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服务 > 志愿服务 > 内容

大学生志愿者带小读者品味“舌尖上的襄阳” ——市图书馆暑期活动点亮城市烟火记忆

2025-08-11 10:12:57 来源: 图书借阅部 点击量:
0

红油翻滚的牛肉面、清脆爽口的孔明菜、焦黄香脆的金刚酥……近日,浩然社区流动图书站内欢声笑语不断,一场“舌尖上的襄阳——城市里的人间烟火”暑期志愿服务讲座在此举行。来自襄阳市图书馆的大学生志愿者化身“美食导游”,带领50名小志愿者通过味觉、色彩与历史故事,深度探寻家乡美食的文化根脉。

画笔下的味觉记忆

“现在请小朋友们画出你心中的襄阳美食!”活动伊始,大学生志愿者唐洁仪一声号召,孩子们纷纷拿起彩笔,在纸上勾勒出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圆鼓鼓的襄阳红糖饼、晶莹剔透的黄酒……一张张稚嫩却生动的“味觉地图”铺满桌面。10岁的张思蕊画出5种小吃,赢得满堂掌声。“我画的是妈妈常带我去吃的豆腐面!”她举着画作自豪地说。  

“红绿灯”里的美食密码

“为什么襄阳牛肉面是‘红绿灯’组合?”志愿者用趣味比喻拆解美食色彩密码:红彤彤的牛油辣汤是“红灯”——停不下嘴的诱惑;翠绿的香菜葱花是“绿灯”——清爽解腻;金黄的碱水面是“黄灯”——提醒大家要细嚼慢咽。小朋友们恍然大悟:“原来吃面还能学交通知识!”  

三国剧场里的“智慧味道”

大头菜为何叫“孔明菜”?大学生们用自编自演的“三国小剧场”揭晓答案。头戴纶巾的“小诸葛亮”捧着一坛腌菜登场:“将士们行军打仗,靠这咸香脆爽的大头菜补充体力,它可是我们的‘秘密武器’!”生动的表演让孩子们在笑声中记住“一坛腌菜藏乾坤”的典故。  

美食是历史的明信片  

“每一道美食都是一封来自历史的明信片。”活动尾声,志愿者唐洁仪以“乡愁”为引,鼓励孩子们珍惜家乡味道:“未来你们走向更远的地方,一碗牛肉面、一口大头菜的滋味,就是襄阳对游子的深情呼唤。”讲座尾声,50名孩子与大学生志愿者齐声高举右手:“我爱襄阳!”稚嫩而铿锵的四个字,为这场暑期文化之旅画上滚烫的句号。

(通讯员:叶艳)

【责任编辑: 网站运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