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织就文化星河 ----襄阳市图书馆2025暑期志愿服务书写文明新篇
2025年暑期,襄阳市图书馆以“星云计划”为引领,组织125名志愿者开展为期45天的文化志愿服务,累计服务读者2.1万人次,奉献时长3960小时,以“专业化培育、童声领航、古今对话、军民共融”四重乐章奏响全民阅读与城市文明协奏曲,为“书香溢襄阳”工程注入鲜活力量。
一、专业化培育:锻造文化传播生力军
襄阳市图书馆以“三维培育体系”为核心,通过7期专项培训锻造志愿者队伍。首期“书香传递者”培训聚焦总分馆协同服务,图书馆馆员演示自助借还机“30秒极速操作法”,60组亲子家庭参与“消毒-上架-导读”全流程实践。二期“书籍塑造师”培训详解采编流程与数据加工,三期“资讯编织者”覆盖报刊资源管理与便民设施操作。后续培训延伸至数字资源导航、古籍修复及少儿阅读指导,形成覆盖“资源服务-文化传播-基础运维”的完整能力矩阵。襄图“智慧树”团队年均服务2万小时,以“传递者-守夜人-领航员”梯队模式,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升级。
二、童声领航:激活阅读推广新动能
少儿志愿者化身“故事推荐官”,以“一人一书一视频”形式荐读经典。王馨迎解读《小小兔的好朋友》传递温暖,付融带读者穿越《第七条猎狗》的丛林秘境,周熙然以《致敬李白》串联唐诗与襄阳文脉。10场荐书会、7场主题观影覆盖500余组家庭,童声成为文化传播的“最美和声”。活动负责人表示:“纯真视角是最动人的阅读密码,孩子们用稚嫩语言架起了阅读的虹桥。”
三、古今对话:解码城市文化基因
从“铁打的襄阳”军事要塞文献解读到明代《襄阳府志》声学转化,志愿者搭建历史与现实桥梁。大学生黄语嫣将清代瓮城图纸设计为“古代雷达”互动装置,亲子家庭在城墙轮廓描摹中触摸三千年文脉。古籍修复体验活动中,10余名少儿志愿者走进古籍室,在专家指导下近距离观察《皇清经解》修复过程,感受“时光修复师”的匠心传承。
四、军民共融:拓展志愿服务外延
“书香浸润军营”活动走进武警襄阳支队,16名“国防小卫士”通过队列训练、荣誉室参观深化国防教育。市图书馆为部队更新500册军事类图书,数字阅读平台入驻军营。小志愿者葛昊宇在分享会上激动地说:“军人叔叔的‘豆腐块’被子和训练时的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纪律和坚持!”
8月21日结业典礼上,襄阳市图书馆副馆长彭晓梅指出:“这场志愿实践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重要论述的生动践行。”志愿者们以红马甲为帜,以书架为弦,在45天服务中织就璀璨文化星河——从军营的铿锵号角到古籍室的静谧时光,从童声荐书的纯真到科技赋能的创新,每一份奉献都在为千年古城书写新的文明注脚。未来,襄阳市图书馆将持续深化“星云计划”,让志愿精神与书香文脉共绘城市文明新图景。
(通讯员:钟婧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