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中心 > 公益培训 > 内容

总第31期“齐悦读”读书会后期报道:坚守精神家园 传承民乐神韵

2017-10-25 13:29:00 来源: 点击量:
0

  
  老河口丝弦是湖北襄阳市的传统音乐乐种,是民间艺人、文人、学士自娱自乐的音乐。10月24日晚,襄阳音乐爱好者聚集襄阳市图书馆二楼报告厅,聆听“齐悦读”读书会联合老河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特别邀请的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老河口丝弦传承人余家冰,为大家分享《坚守精神家园传承民乐神韵》。
  余老师首先介绍老河口地处襄渝要道,秦楚通衢,扼鄂、豫、川、陕四省要冲,万商云集之地,南北文化交流,会馆、商行、货栈、茶楼、戏园等各方艺术荟萃之所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人文特殊性。其民间音乐中老河口丝弦、老河口锣鼓架子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歌民谣。自幼浸润在民间音乐的境域中,随父学习,耳濡目染,对其产生了浓厚的民乐爱好。9岁吹奏竹笛与当时老河口民间音乐界魁首王直夫老师古筝弹奏情韵相合,拜师学艺,勤学苦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日不间断,心手合一。随时背曲背谱,在恩师王直夫的严格教诲下,在国乐社的浸泡渲染中,小学毕业便已学会大部分老河口丝弦曲牌,独立与老艺人同台演奏的民间音乐学习经历。
  由于民间音乐是代代老艺人口传心授的传承,教一句、学一句的工尺谱,不便记忆,余老师的父亲教其用简谱转换记谱,面对艰辛的学习、记录工程,从不畏惧,记录下《老河口丝弦》《锣鼓架子》等全部曲谱。随着擅长民间音乐老艺人的相继去世,老河口民间音乐的保护尤为重要。余老师与时间赛跑,保留原生态韵味,恩师重演,录音记录重整,抢救保护丝弦、锣鼓架子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艰辛历程。
  余老师长期致力恢复、传承之路,亲自培训演奏员,一板一眼地扣,一音一调地定音,手把手地传授,培训辅导专业演出队伍,使濒临消亡的丝弦、锣鼓架子逐步恢复,重登舞台,回到老百姓身边,在全国非遗展演、襄阳诸葛亮文化艺术节、老河口梨花节、校园、社区、公园演出百余场的非遗重现过程。以及整理全套老河口丝弦、全套老河口锣鼓架子、全套老河口口帮船工号子、老河口民歌集,部分116件曲目入选《中国民间器乐集成·湖北卷》《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中国曲艺志·湖北卷》等著作及创作、演奏曲目荣获众多奖项的精神家园的守护人,保护、传承千余年中华民族音乐魁宝。
  随后,老河口丝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余家冰和团队成员一起演奏《高山流水》《打雁》《上楼下楼》《肖妃舞》《赏秋》丝弦曲目,古筝余家冰,三弦赵良全,琵琶闫明珍、付宝德,二胡蔡文杰,手板、八角鼓宋玉玲。以清秀典雅、细腻柔美、灵动清秀、委婉悠扬的演奏展示老河口丝弦独特的神韵,让大家充分了解襄阳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文脉,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责任编辑: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