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中心 > 公益培训 > 内容

第494期【齐悦读—线上共读—透视新科技】“齐悦读”[线上共读] 《人造太阳》

2023-09-28 16:43:01 来源: 点击量:
0

讲座题目:透视新科技——人造太阳

          

主 持 人:胜  春

做客嘉宾:周志伟,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郭  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讲座时间:2023年9月25日~10月1日

(备注:讲座视频可循环播放)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video/index.html?art_id=4466919676135914989&read_id=bb171913-860d-4a74-b55a-fc36603b405a&ref_read_id=bdefba2d-88b2-498d-8e40-b28a0250a1d1&reco_id=&mod_id=&cid=&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

透视新科技——人造太阳

 

讲座内容:

各位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的《透视新科技》节目,我是主持人胜春。在我们人类的认知当中,我们都知道天上有一个太阳,如果有人问一个太阳够吗?大多数人的答案都应该是肯定的。但是如果你问科研人员,答案却是否定的。他们会说不够,我们国家的科研人员正在研制“人造太阳”。“人造太阳”到底有什么用呢?欢迎您走进我们今天的节目。安徽省合肥市西郊有一座面积不足三平方千米的小岛,被称为科学岛。中国的“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就坐落在这里,俗称“人造太阳”。它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然而当它运行时,核心温度竟高达1亿摄氏度,相当于太阳核心温度的近七倍,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然而,仅有这一个“人造太阳”,科学家依然不满足。中国最新的“人造太阳”装置,它的运行温度预计将突破1.5亿摄氏度。为什么我国科学家要接二连三地造太阳?这项工程又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首先为大家介绍,这位是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周志伟老师,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郭亮老师,欢迎两位!刚才,我们在短片当中已经看到了,这里面提到了一个“人造太阳”这个概念。可能很多人就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人造太阳”应该绝对不是我们习惯意义上宇宙当中的那个太阳,为什么还要把它叫做太阳?我们说太阳大家都知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能源的源头,包括我们说平时咱们用的能源,不管是电还是油或者烧的煤炭,一系列风能、潮汐能等等,如果追根溯源到它的源头上,它其实全都来自于太阳。比如说我们说的炭,那么它是由木材转化过来的,那木材是怎么来的,其实就是由于太阳光合作用。那么长时间的这种累积,那么所有的这种能源,它都是不同形式的太阳能的这样一个转化(的结果)。

我们的太阳其实除了给我们带来光、热等等表面能看到的,其实最主要的贡献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它的能源,所以我们就是仿造太阳的运作模式,来人为地做一个能源装置,主要是它的原理。产生能源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核聚变,所以就叫做“人造太阳”。刚才您提到一个词核聚变,核聚变就是两个比较轻的这种(原子)核约束在一起,它就会变成一个比较重的(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间有一部分质量就损失掉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间,就产生了大量的能量。比如说我手里有两个橘子,这两个橘子它单独都是一个个体,我将这两个橘子,把它俩挤压在一起,变成一个更大的橘子,你可以想象成类似于橡皮泥一样的,这两个橘子都有点儿像橡皮泥。我当把它俩靠得很近,经过撞击或者经过一系列的这种外部条件,比如加热加温等等,它俩“啪”就合在一起,合叫聚那变呢。就是在挤压的过程中,你可以想象两个橘子,它里边都有水,挤的时候可能有一些水就跑掉了,就进出去了。那么进出去的时候,除了质量减少了之外,同时它还会放出大量的能量。那为什么核聚变在太阳上产生呢?这个产生的现象普遍吗?应该说很普遍,我们晚上看见的星星就是恒星,大部分的恒星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通过核聚变来产生能量发光发热,我们所以能看见这些星星。太阳算是一个比较小的恒星,大多数的恒星都比太阳大。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很多恒星都是在不停地产生着核聚变,只是太阳对我们人类来讲更熟悉一些。对。太阳已经在宇宙中存在了约50亿年,它的主要成分是氢,含量超过70%。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发光发热,它每秒钟散发出来的热量相当于1亿亿吨煤炭,完全燃烧产生的能量,成为整个太阳系的能量来源。而这巨大的能量却并不是源于燃烧,而是来自于太阳核心,在那里有一个天然核聚变反应堆。核聚变就是利用原子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在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核心处的超高密度,使得那里的氢原子核粘到了一起,从而发生聚变反应生成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发出以可见光为主的电磁辐射,辐射到四面八方。宇宙从大爆炸那一刻起,核聚变这一自然规律就一直存在着。宇宙中遍布着类似太阳这样的天体,我们称它们为恒星。肉眼可见的恒星就有数千颗,它们组成了星光璀璨的夜空。根据目前太阳聚变的速度,它还能继续燃烧50亿年。我们已经有一个太阳,似乎我们认为已经足够了,为什么还要造太阳,造了太阳究竟有什么用?

太阳它一直在发生核聚变反应,它这些核聚变反应的能量,真正辐射出来是向四面八方的,我们地球离得很远,我们拿到的整个地球拿到的太阳的辐射能,相当于太阳自身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也就是说非常小的一个量。那么它的能量,我们很难拿过来为我们所用,但是我们如果按照太阳的这种原理,来做一个类似于太阳,这种发生(产能)原理的一个能源(装置)。那么可能我们今后的能源问题,好多社会问题甚至都可以能以它来解决掉。如果我们这个装置成功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就引起了一系列的能源革命。比如说我们可以把煤可以不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去掉很多污染,雾霾等等。实际上我们人类不断地寻求的目的,就是寻找到更清洁、更持久的这种能源。刚才提到的是核聚变,我们一谈到核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很担心,刚才周先生为什么说到这个是没有污染的,我们正常说核裂变,就是咱们现在经常听到的这种核弹、核反应堆。它主要的方式是让它整个里边的原子核,是通过裂变的方式,那么这个时候裂变也会产生能量,而且能量也不低,但它带来的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核污染核废料。

这个大家不用多说,大家都有过一定的了解,包括之前出现的一些核电站的这些泄漏等等。但我们现在提到核聚变,它其实一般来说是两个氢原子,它俩结合之后变成氦原子,然后释放能量。那么氢和氦这两种东西,其实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清洁无害的能源。在这个过程中,它释放的能量还非常巨大,那么通过这种方式释放完了之后,我们只得到了氦元素,也就经常咱们听到的这种氦气,它是不会对生物或者环境造成污染的。而且它的能量密度又高,我们拿它来进行这种能源的制作,是要比核裂变要清洁得多得多得多,而且没有为(对)子孙后代这种危害的可能性,你看我们一直在说“人造太阳”,那我们来制造“人造太阳”。所使用的原材料来自哪里呢?地球上的核聚变,要实现这个核聚变的话,最容易实现核聚变的两种材料,一种是氚,一种是氘,那么这个都是氢同位素。那么氚要通过锂来制造。氘通过海水里边提取,就是很简单很便宜地,就可以提取到这个氘。那么海水量很大,资源很丰富,然后我们按照这么一个海量的储存,所以人类可以用核能,可以用上数亿年,甚至于有些人计算可以用到几十亿年,所以跟地球的年龄是差不多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

那我们可以理解成它是对于传统能源的这种优势吗?对,除了这个优势还有哪些方面?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能量大,能量密度大。这是一个最大的优势。目前科学家进行核聚变研究,最常用的元素就是氢。氢是一个家族,家族成员分别是老大氕、老二氘和老三氚,它们统称为氢的同位素。科学家们发现,让氘和氚发生聚变最为容易。每升海水中就可以提取出0.03克的核聚变反应材料氘,看似微量,可它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在发生完全核聚变反应后,所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燃烧300升汽油所产生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洋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0%。据估算,海水中共有超过45万亿吨氘,而对于核聚变的原材料,除了丰富的海水资源,人们还将目光投向了月球。在月球上存在大量的氦3,同样可以作为核聚变原料。据估测,月球上的氦3,足够支撑全人类使用数万年。核聚变凭借巨大的资源量,超高的能量密度以及清洁性,使它成为最终解决人类社会能源的途径之一。说到这我相信很多观众,都能够想起电影《钢铁侠》当中,方舟反应堆,这是不是未来的我们科学世界当中,世界当中,会有不同的小的核反应堆。然后这些随时随地给我们传递能量,可以这样理解吗?

其实我认为还真的可以这样理解,咱们看科幻电影或者科幻小说,它其实也是基于现有的这种科学的发展,它来往前多走了几步,然后来预测未来是怎么样为我们服务的?我们说到刚才你提到钢铁侠的方舟反应堆,其实咱们都见过,它可能就是一小块,比如说带在胸前,我们就可以让钢铁侠横冲直撞,然后甚至还能接导弹,还能不被打伤等等,那么凭什么?它最主要的核心还是能源的能量,假如说胸口放一点点,按照我们说现在这种可控的核聚变,如果真的实现了,我就能够放到我身上。那么它到底是相当于多大一块能量,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一公斤的,比如说我们说重水加上锂。那么一公斤也就没多少,对吧。我们可乐瓶差不多有的时候也就一公斤,那么一公斤的量基本上能够持续,相当于它如果是一个发电站的话。它能够提供一万千瓦(装机容量)的,这样一个发电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咱拿煤来算,想发这么多电的话,煤需要大概1万吨。所以你只需要一公斤的重水和锂电池,你就可以当一个小型的发电站了,你想想钢铁侠这种什么方舟?

或者是今后你弄一个堡垒,它里边只要有一个小型的核聚变反应堆,那么它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能量,那么这个能量如果后期用好了的话,它既可以用来做攻击,还可以用来做防御,甚至可以为我们人类造福。那么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用它作为能源的来源了。你看这两位在介绍的过程当中,我的脑海当中就展开了科学的想象,当初我们记着有一个人类登月的画面,说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一小步,是人类进步的一大步。如果我们真的有了这种“人造太阳”,每一个小核反应堆,我们身上只要背一个小核反应堆。我随时随地就可以上月球了,是有这个可能性的。这种可能性是有,但是也有很多困难。困难当然是,需要我们科研人员,不断地努力去克服这些困难。这么好的能源,难言把我们说得眼前充满了希望。但为什么我们一直都没有用上?这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是也是很复杂的问题。自从原子能发现,有了氢弹有了原子弹以后,要把这个工业从军用的核工业转到民用工业。那么在这个时候,世界上就提出了一个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那么一个口号,在核能的发展过程中间,发展了很多核裂变的技术。但是核聚变的技术,始终没有发展起来,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呢?

就是因为地球上要约束,高密度高温度的等离子体很难,所以一直都没有成功,所以直到现在为止,现在进行的“托卡马克”的装置的研究,还有其他的聚变的研究,它都是因为最后没有约束到那么高的温度和密度,没有约束到那么高,所以它就会不会燃烧。就是氢和氢不会聚变,所以始终没有达到聚变,所以无法达到现实当中的应用。1954年世界上第一颗氢弹爆炸,产生了巨大的能量震惊世界。从此,核聚变就受到了全球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他们希望可以有效控制氢弹爆炸的过程,让能量持续稳定地输出。然而,目前人类距离实现可控核聚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难就难在可控二字。太阳之所以可以持续进行稳定核聚变,是因为它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具有非常高的密度,强大的引力可以束缚住向外扩散的高温和高压,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平衡点,使得内部核聚变反应持续进行。而地球上无法达到如此高的压力,人类只能在高温上下功夫,需要把装置中的原料温度提高到上亿摄氏度,以等离子态高速运行,以提高可控核聚变的时间。

2017年7月,中国的“人造太阳”,在世界上首次实现5000万摄氏度,持续放电101.2秒的运行,实现了从60秒到百秒量级的跨越,创造了核聚变的世界纪录。2018年11月,“人造太阳”中心温度首次达到1亿摄氏度。2020年4月,“人造太阳”将1亿摄氏度维持了近10秒钟,再获重大突破,受到了全世界的瞩目。究竟什么是等离子态?人类又该如何去控制它,我们说等离子态,它其实是我们经常叫物质的第四态。除了正常我们说液态、固态、气态,那么还有一个等离子态,它其实是什么样一个状态呢?我们说在微观粒子的层次来说,我们当把物体加热了之后,那么物体一般来说,它的微观结构都是由原子核、电子来构成的。那么在等离子态这种状态下,它物质的原子就开始分开了,原子核和电子就不在一起了。正常情况下我们说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边,是这种高速运行的,那么当你加热加热加热,它最后会把原子从原子核和电子都给你剥开了。举例说,相当于炖鱼,咱们在家里边炖鱼的时候,当你提高热量在持续不停地炖,你会发现鱼皮和鱼肉就分开了,如果你再加热,可能这个鱼肉就飞了,我们会发现锅盖上都会有这种小颗粒,其实就是鱼,我们叫炖飞了,飞了这种其实就是当你温度特别高的时候,粒子可能也会被“炖飞”。

它的原子核和电子束缚不住了,电子就跑掉了,这个时候呈现出来的状态,类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咱们看到的这些打雷闪电,包括有一些荧光灯发光的时候,其实都是等离子态这种形式。我们现在经常用等离子体,这种高温的情况下来切割一些坚硬的物体等等,其实都是用了它这种热的熔融的现象。在产生这种现象的情况下,我怎么样进行核聚变呢?那么你想象两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它们之间如果想靠拢的话,电子已经都剥离开了,它们由于是同性相斥的,所以会有一个斥力,就跟咱们磁铁一样。它俩是互相有抵抗力的,我不愿意合在一起,你凭什么让我合在一起?那怎么办?我要克服掉这个力。第一种方式我们就加温,加温相当于什么,让它们高速地热运动,热运动之后大家就跑得快了吗?那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就撞在一起了,这个时候就有可能发生核聚变。还有一种方式,就我给你弄个狭小的空间,我压你使劲用力就高压锅,我使劲用高压锅去压你。这两个本来它俩还有抵斥的这种力,但是我给你压在一起了,它俩就核聚变了,释放出这种我们说的核聚变的能量,那么这就是为什么在等离子态的时候,它们才有可能进行聚变反应?

我们理解上千(摄氏)度,几千(摄氏)度就可以把钢铁熔化,上亿(摄氏)度我们在想,人类现有的什么容器可以能够装得了盛得了?什么容器都承受不了,所以就是“托卡马克”的这种磁约束核聚变。它就是用一个强磁场把等离子体,约束在一个磁笼子里边,有一个环形的磁笼子里边,就让它在里边转,非常中间的那一块,是一个高密度高温的等离子体。而周围的等离子体,逐渐它形成一个(温度)梯度,下降到我们人类的材料可以接受的程度,这个就是我们经常说“托卡马克”,它其实就是一个环状的,有点类似于我们说的面包圈。甜甜圈,多纳圈,整个的火把全在这多纳圈里边转,我外边给它加一个磁场,给它举起来,隔空举起来,里边的火就在里边一圈一圈地燃烧。这样就不与我们人类现有的耐火材料,直接发生关系,就可以控制住它了。我们国家的“人造太阳”的运行时间,已经实现了100秒的突破,这100秒的突破意味着什么?按照人类设计的这个“托卡马克”装置,在运行100秒的情况下,发生核聚变的概率就会增加,就会有一定的概率发生核聚变,就是为了达到核聚变,所以它要求约束的时间是越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在国际水平上,我们这100秒的控制时间,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目前中国可能就是世界上最好的了,已经是最好的了。它约束的时间越长,你就在里边反正碰一下,碰一下,总会是碰见的概率会增加。那既然我们说到了“人造太阳”,这项工程给我们带来那么好的能源,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人造太阳”?这个问题也是核聚变界所关心的问题,从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我们现在国际上已经在做一个国际热核聚变堆计划,那个装置呢?它的目的也就是验证核聚变的工程可行性,如果这个装置成功了,到2050年左右,人类可以应用上核聚变。如果说ITER(国际热核聚变堆)项目,没有按照预期的目标实现,或者说又发现了一种更大(严重)的限制,那么核聚变的路程可能还要更长,那么我们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要考虑结合了,聚变和裂变混合的这种反应堆。就是用少部分聚变能,然后来驱动更大一部分裂变能,能形成一个聚变裂变混合堆,但是这个堆的形状还是很像“托卡马克”。但是它在包层里边产生的,有一部分就是聚变能,有一部分是裂变能,只是做聚变裂变混合堆的话,可能到2045年可能就能实现。有一天真的“人造太阳”,在我们生活当中应用起来,那个时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会是什么?

这个畅想就是比如说我们以后要坐着人造飞船,要出太阳系或者是到远太空去,比如木星这些去旅游,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这种火箭。如果要到木星去的话,可能都要很多年,然后你要是要那么几十年的话,我估计人类是等不起的。如果是我们的(利用)核聚变的这种火箭的话,它可以持续地提供推力,它瞄准一个方向持续推,它就可以到,所以很短的时间它就可以到那个地方。所以郭亮你有没有感觉到他的畅想就是,我要到其他的星球去。郭亮作为你来讲,你来畅想一下,未来我们真的“人造太阳”应用到我们生活当中,那个时候我们身边周边,离我们最近的真实的改变会是什么?这个也是我们的设想,我们说所有的从古至今,大家争夺的(资源),其实主要还是以能源为主,能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争夺资源的一个领域。当我们的可控核聚变实现了,甚至都在生活中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了的时候,你会发现基本上按照我们目前的畅想,能源已经不再是问题了,我们根本不需要石油,也不需要煤,只需要海水就可以了。

那么这个时候,能源是最便宜最低廉的,类似于我们的空气一样,它会源源不断地随时为我们所用。那么各大国家之间,也就不用再靠争夺能源和资源来进行这些交换,或者是一些战争都不会再有了,人们使用能源就是随心所欲。什么东西想开就开,也从来不用关,我们现在坐飞机,你是靠的是航空煤油进行反推,那么到时候可能靠核聚变。这个时候核聚变夸张一点,如果真是星际之间旅行一直加速,就有可能接近光速。那么它的速度就是完全我们无法想象的,你想从我们最开始骑自行车,到有汽车,再到有高铁,咱们的整个的所谓的地球村的概念就已经非常夸张了。那么到核聚变的出来了之后,可能就不再是地球村了,可能就是地球隔壁了,就是你想去美国。可能就是一开门就到了,这样一个夸张的(想象)程度,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生活中的东西都会发生变化,我们人类只能说(科技)更高效、更快捷,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感谢各位收看我们今天的《透视新科技》,我是胜春,咱们下期节目再见。

(通讯员  邓辉)

【责任编辑: 网站运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