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中心 > 公益培训 > 内容

第506期【齐悦读—线上共读—透视新科技】“齐悦读”[线上共读] 《奔向火星》

2023-11-06 11:32:04 来源: 点击量:
0

讲座题目:透视新科技——奔向火星

          

主 持 人:胜  春

做客嘉宾:耿  言,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

          刘建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讲座时间:2023年11月6日~11月12日

(备注:讲座视频可循环播放)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video/index.html?art_id=11653937586520487196&read_id=942f4c65-77df-4c42-b12f-d4fa6755965e&ref_read_id=516f28d6-164d-47a5-9ef2-a79c95e49236&reco_id=&mod_id=&cid=&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

透视新科技——奔向火星

 

讲座内容:

各位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的《透视新科技》节目,我是主持人胜春。自2020年的7月,天问一号发射成功之后,就开始了中国人探索火星之旅。天问一号经过了近三百年的飞行之后,它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执行了哪些任务呢?我们通过短片来进入今天的节目。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大约2300年前,诗人屈原用长诗《天问》向宇宙洪荒、天地自然发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探索精神,而中国的行星探测任务也被命名为“天问”系列。2020年7月23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载着我们的好奇与向往奔向火星,去寻找答案。探测火星是人类太空飞行中最具挑战性的壮举之一,从1960年苏联发射火星1-A号,首次尝试对火星进行飞掠探测。至2020年6月底,全球共实施了44次火星探测活动,其中只有19次全部取得成功。天问一号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创新强,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这样的任务形式在世界上也是首次。火星的探索之旅为什么如此艰难?天问一号又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成功被火星捕获的呢?

首先,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今天请来的两位科学家,一位是国家航天局探月局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欢迎您!另外一位,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刘建军,欢迎您!您好!刚才我们在短片当中看到的情况是,说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任务一半都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两位给我们讲一讲。航天任务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但是总体上来讲,大概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我们对于火星本身的不了解。对于空间环境本身,尤其是在探测的早期,对它的了解很不深入。这里边有一个矛盾,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去探测它,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我们不知道它,我们才要去了解它。但是对于一个航天器的设计来讲,它就像像我们一次孤身探险一样,我们对对象了解得越清楚,我们这个设计上应对它各种条件准备得越充分。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它,才能够设计出一个更可靠的航天器。第二个,是人类应该说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但是第一次探测火星是什么时间呢?

1965年,实际上是探测火星的起步和人类航天活动的起步基本上是同时的。那么在那个时期,人类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还是很初级,所以失败是很正常的。第三个方面,就是说航天任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固有的风险很大。咱们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这次的天问一号探测器的电子设备里边,大约我们统计用了15000支电子元器件,任何一支元器件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整个任务失败,所以它固有的这种风险一直存在,到目前为止航天仍然是世界上,风险最大的工程之一。我觉得是对火星的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的,为什么说火星的环境不确定性?因为我们对火星的认识实在是太少了,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说咱们地球做天气预报,也许很多地方,大家都会抱怨说这个天气预报不准确。这是建立(在)了有多少观测数据的前提下,我们去做的预报,还有这样的不确定性。上千年的历史。对,那在火星呢,我们有多少数据,没有多少数据,所以它的这个大气模型实际上是非常不准确,或者是不精确的一种状态。那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你不确定那你要落就很难,就很多风险。比如说风往哪边吹,然后风的大小是多少,都是可能会导致你这个落得失败的。这么大的失败的成本,我们探索它的背后的意志是什么?

首先我觉得是大家非常好奇,所有的老百姓也好,或者科学家也好,对火星的探索都是建立在好奇的基础上,我希望了解火星上到底有什么,然后它能为我们人类做什么贡献。所以我想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话就是关于生命,火星上有没有智慧生命?现在告诉你,没有智慧生命。那还要不要去探索,那有没有微生物,低等的生物,现在来看好像也没有。好了,我们又退一步。它以前有没有生命,古环境下面,火星上有没有生命。也许有,但是不知道。还有一种就是说,火星上有没有适应于人生存的环境,或者生物、生命存在的环境。第二个方面是,认识咱们太阳系里面行星的演化,有一句话叫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类在研究地球的时候,很有可能觉得我们是站在地球上来(考量)。那么我们如果跳出地球,去研究地球的兄弟姐妹,比如说火星,也许我们可以反过来对地球有更多的认识。第三个我认为是对火星的长期改造,人类是不断地希望去新的领域里面,去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的。而火星跟地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那么有没有可能,能够在火星上进行长期的改造以后,适应于人类的生存,就刚才提到有没有可能在火星上种菜。我以后能不能长期在火星上,进行生存等等这些,我想大概这三个方面。一说到火星,人类永远充满了好奇心,说到这儿,我们来看一段相关的短片。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火星和地球形成时间相仿,它们一样拥有固体外壳,同样拥有高山、峡谷以及龙卷风。在火星上,同样有冬去春来、季节更替,火星表面大气压仅为地球的百分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人类便开始了对这颗红色星球的探索。2020年7月20日,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7月23日,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7月30日,美国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为什么火星探测器会出现集中发射的现象?这次跟我们的天问一号,一同发射的还有美国的毅力号,还有阿联酋的希望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扎堆发射的这种情况呢?要开展火星探测,它不是一场(趟),能够说走就走的旅行,有很多条件和限制。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它要靠火箭的能力。火箭的能力能不能提供足够的能量,让我们说走就走,很可惜。

我们目前各个国家的火箭还都做不到这样,我们需要找一条最节约能量的路径,使我们能够到达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出发以后,会在太阳的作用下沿一条椭圆轨道运行。出发的时候,正好地球处于这条探测器运行,这个轨道的近日点,到达的时候,正好处于这个轨道的远日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够更大地利用地球公转给它提供的一个初始速度,因为它到了远日点,应该是探测器的速度最慢的时候,在这个时候要进行制动,当然在它越慢的时候,我越制动更容易一些,更节省能量。这个轨道跟这个火星和地球的运行关系有关,跟它的运动规律有关,我们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周365天,就是我们说的一年。那么火星的一年是687天,这两个星球碰一次面,它们的会合周期大概是780天。从地球出发的时候绕一个半椭圆的轨道,到火星的时候正好跟火星交会。在出发的时候,火星正好运行在地球前面,按角度算大约四五十度的这么一个位置,只有在这个位置情况下发射探测器正好运行到这条轨道的。另一端的时候,火星也走到这儿,那么这个就是一个会合周期,也就是26个月,大概是780天。才有这么一次的发射机会,一次大概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你必须在这一个月内打出去,才满足这样一个位置关系。

这个规律,对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所以各国的任务只要是大家想去,就会出现这种扎堆的情况。大家都是公平的,既然发射窗口是相同的,为什么这三个探测器,它的动作却是截然不同的。这个主要取决于各个国家探测的目的,对于希望号来讲,它的任务目的是要发射一颗火星的气象卫星。它去研究火星的气象,适合于用轨道探测的方式去探测,它要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个开展火星探测的国家,毅力号的目标是什么呢?它要去寻找火星生命的证据,因为曾经有一段时间的火星布满了水,有全球性的海洋,认为那个时候可能会有生命存在,那么它要去寻找这个生命存在的证据,为它的后续的火星取样返回,搜集样品,这必然就决定了它着陆巡视这么一个探测方式。对于我们国家,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火星探测任务,我们要开启我们国家行星探测的步伐。我们要独立自主地掌握,火星探测的核心技术,我们要建立我们自己的工程体系,我们要开展高水平的科学任务,带动我们国家的行星科学的发展。因此,我们就选用了这么一个一次任务实现的环绕、着陆、巡视,这么一个技术路线,希望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科学数据,能够掌握环绕、着陆、巡视这样的技术,这也是世界先进的一个能力。

这三个探测器在去年七月份一起奔向火星,其实主要还是对火星探索的一个不同的目的。首先阿联酋的这个,它是做一个咱们叫卫星,或者是叫轨道器,它距离火星表面是两万乘四万(千米),而且它倾角也比较小,大概25度左右,所以它主要也就是对火星的赤道附近,它的大气和它的气候特征有点像我们现在的气象卫星一样,对它做探测。所以选择的是轨道器,美国人实际上是希望(毅力号)落到一个三角洲,历史上有可能有水的地方,认为那个地方有可能是可以找到生命的遗迹,所以它要落下去,然后精细地来探测。咱们中国的这个天问一号,实际上是我觉得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叫全面深入认识火星。为什么全面?全面就是有一个环绕器、轨道器,我可以去火星的任何一个地方,我都可以去探测。将来以后我就把整个火星感兴趣的地方我都可以去探测,所以就有一个轨道器。然后我还要深入地研究火星,因为全球的一些美国人,然后包括欧洲,都已经做过一些研究了,我们可能关注的是一些有特殊的地方。那么还有一个就是要做深入的工作,所以我们有一个火星车,这样的话落到火星表面上我们可以做精细探测。这样的话点和面结合起来,这是我觉得是我们一个创新的地方。

天问一号此次飞向火星的过程当中,总共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发射,我们要从地球上发出去,这也是我们国家长征五号火箭。第一次执行一个正式的任务,之前三次飞行的长征五号都是试飞,而且也是我们国家的火箭,第一次发射第二宇宙速度的探测器。第一宇宙速度是7.9千米每秒,探测器达到这个速度,就可以绕着地球转起来,这就是我们通常的卫星,就是要达到这个速度以上,它就会成为一个地球的卫星。第二宇宙速度叫(逃逸速度),脱离地球的引力,绕着太阳转起来,变成一颗人造行星。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是11.2千米每秒,这一次也是我们国家第一次执行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的任务,采取了很多新的技术,使得这次发射堪称完美。零窗口发射,准确入轨。第二个阶段是从地球飞向火星,就是刚才说的,要绕半个椭圆走的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边,我们执行了四次的轨道修正,一次深空机动,经过了这么几次动作,我们就能够瞄准了,要进入火星轨道(的入口)。第三个阶段就是捕获,当我们探测器到达火星的时候,速度超过了火星的第二宇宙速度。如果不对它采取任何措施,速度太快,火星引力是抓不住它的,它就会从火星逃脱,所以就要对它进行制动,让它把速度降下来,降到它的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一宇宙速度之间,这样它就会变成一颗火星的卫星,这个过程我们叫做捕获。

第四个阶段就是进入到环绕火星轨道,经过几次的轨道调整,要把这个轨道平面立起来,实际上就是轨道要经过火星的南北两极。这样就会通过火星自转和它立着飞的这个过程,使它实现全球覆盖,我们就可以对火星进行一个全面探测。在这个轨道上面,我们需要等待一段时间,等待良好的着陆时机到来,所以这一段时间,我们叫做停泊轨道。下一个阶段叫做降轨分离的阶段,因为它绕着火星在转,转的过程中我们要着陆,着陆就需要给它提供一个初始的姿态,让这个探测器要瞄准火星下去,在几个小时以后,它就进入火星大气,然后完成这个着陆的过程,这个叫离轨着陆段。再下一个环绕器,它就要进入一个中继轨道段,中继轨道段意思是说火星车要和地面通讯。因为火星车受它体积的限制,它不可能带一个很大的天线,它要把大量的科学数据传回来。需要环绕器给它进行数据中继,就是它先把数据发给在轨的环绕器,环绕器离它很近。然后环绕器再转发回来,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解决通讯(信)的问题。说到这儿,我们来看一看我们记者编辑的相关的短片。

自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后,天问一号探测器要经过七个月的长途跋涉才能飞抵火星。在奔向火星的路上,天问一号探测器要经过发射、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和科学探测六个阶段,期间还要经过多次中途修正和深空机动。探测器在飞往火星的遥远路途中,长时间处于无动力飞行,依靠行星引力进行加速。飞行过程中微小的位置,速度误差会逐渐累积和放大。为了减小飞行偏差,使探测器沿着预定的轨道飞行,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修正。改变探测器当前轨道,使其进入一条新的轨道而进行的轨道控制,称作机动。轨道修正主要完成探测器姿态和轨道控制,确保探测器始终飞行在预定的轨道上。然而,即便成功进入环火轨道,要相对探测器进行测控和数据传输,依然要面临信号传输时延长的难题。这个延时很长吗?时间是跟距离有关,地球和火星的距离最远的时候是4亿公里,最近的时候大约是5600万公里,延时最远按4亿公里算,无线电信号单程信号,大概就是22分钟多。最近的时候,几分钟的时间,最后一个阶段就是环绕器要进入一个科学探测阶段。火星车设计的探测任务是三个月,当它在这三个月内,环绕器给它以提供中继为主,开展科学探测为辅。过了这三个月之后,环绕器还要完成自己的科学任务,所以它要进入到一个科学探测轨道,开展科学探测。同时也会为后续的火星车继续工作提供数据中继。我们通过短片去了解一下。

相比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任务更像是长跑,火星距离地球的最远距离为4亿公里,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1000倍。远距离不仅会导致无线电信号衰减,还会带来20多分钟的时延,也就是说,探测器要想把信号传回地球,需要在宇宙中跑11分钟左右,地面人员才能接收到信号。而地面人员要把信号传给探测器,也需要相同的时间。此前嫦娥系列火箭探月时延只有一两秒,多数时候地面还可以直接控制探测器的动作。面对长达20多分钟的时延,天问一号需要自动执行任务。地面人员在收到消息后,会在原计划指令内容上加上一个时间,把这些指令发到探测器上,探测器会存储下来,然后根据时间标签,去执行相应的动作或触发一系列动作。为了保证整个任务能顺利完成,在研发过程中仅仅捕获这15分钟的工作,就设计了50多个故障预案。长城报告,根据遥测判断环绕器轨控发动机已关机。2021年2月10日,发动机点火几十分钟后,地面终于收到了来自天问一号的消息。2021年的2月份,天问一号拍摄到了首张在火星上的照片,如此先进的火星探测器,为什么你们拍出的照片是黑白的?

我们也有彩色相机,后来我们也发布了彩色的照片,彩色相机主要关注什么呢?主要是关注火星表面的一些物质成分,它的物质类型,这是我们需要有彩色的,甚至还有多波段的,红绿蓝各个波段的数据我们都可以。还有一类,就是刚才您提到的这个黑白相机,那么黑白相机关注的是什么呢?监视,比如说我们有些状态有没有展开,两个器有没有分离,有黑白我基本上就知道这个动作是不是已经执行了。还有是导航,导航的话我就看到了这个天体在这儿,比如说我的地球在这儿,月球在那,火星在那,其他天体,我在我的照片里面,我是可以确认我的探测器是在什么位置,什么姿态,这是一类。还有一类,就是黑白相机要关注什么,是高分辨率的成像,黑白相机有什么好处呢?就是它获取的这个谱段的范围,会可以比较宽,宽到什么程度,宽到我们可见光里面这些所有的信号,都集中到了我的相机里面去。这样的话,我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能量,而彩色相机或者多波段的相机,它可能只能是其中的可见光的一小部分的信号,进入到我的相机里面,所以它其实在空间分辨率,没有黑白相机这个空间分辨率那么高,所以我们其实在天问一号里面的高分辨率相机就是一个黑白相机。

我们所说的黑白照片、彩色照片,我想火星对于光谱颜色的认知,跟地球上是一样的吗?火星表面的颜色是什么样的,其实每个人看(到)的都不一样,你的眼睛的感光度和他的眼睛感光度,和我的感光度肯定是不太一样的,所以我们做了一个什么工作呢?我们的相机获得了一个红绿蓝三原色,然后我把它合成一个,那它这个相机是不是真实的代表着我们火星的颜色呢?我们需要地面上做颜色的校正,怎么校正呢?就是把它校正到我们的人眼,标准人眼您的是A,他是B,我是C。但是我们一定有一个标准的,人眼共同的认识我们地面上要做这个工作,这样的话就基本上我们拿到照片,应该是这样的,我们通过短片来看一下。科学家之所以对火星格外感兴趣,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火星和地球非常相近,甚至有说法认为火星可能是地球的未来。火星和地球一样,也是一个变化的星球。它的早期也有浓密的大气圈和水环境,甚至可能存在着生命适宜人类居住。但目前限于科学探测的成果,还没有找到直接证据。因此,我国火星探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搞清楚火星地理环境的变化,并将进一步探索火星表面下的秘密。从天问一号传回来的火星图像中,火星表面小型环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见。而接下来的三个月,天问一号将利用环绕器上,搭载的多种探测设备,对着陆器预定的着陆区地形地貌,进行详细探测。并为着陆器提供环境预报,等待时机成熟登陆火星。

2月10日,天问一号成功实施了火星捕获,捕获的难点到底在哪里?捕获过程是整个任务的关键,它只有一次机会,探测器必须在准确的时间到达准确的位置,就是准确的时间和火星去交会。因为火星它的公转速度很快,探测器的速度也很快。火星绕着太阳转,大概速度是24.1千米每秒,探测器到达火星的时候,大概4.9千米每秒,这都是非常快的速度,所以这两个要准确地碰在一起,再进行准确的计算,进行精准的控制,才能够完成这个过程。用四句话来说,第一,我们探测器要飞得准,就是要能在准确的时间到达准确的位置,这个距离非常远,从发射一直到那儿飞了202天,行程是4.75亿千米,到达的时候火星和地球的距离,是1.95米千米。在这么长的时间,经过了那么长的过程,你要分毫不能差,要飞得准。第二个,你飞得准还得量得准、测得准,因为它的控制量是由地面来计算,它到那了地面得准确知道这个轨道的精度,也要测量得非常准。如果说我用一支(把)小尺子,来量一根铅笔。你可以把它精确到毫米,但是我要让你拿这个尺子,去量一个1000米的跑道,让你要把它控制到毫米的精度,可能难度就比较大了。对于(火星)捕获来讲,你的控制精度是跟我们去月球的控制精度要求是一样的,但是距离要远了上千倍。

普通人对于速度和距离的认知,就是每小时上百千米,您刚才说那个数字,普通人是很难认知这个速度那么快,要那么精准地捕获,相当大的难度。对,刚才您说了,各个速度都是那么快,距离那么远,捕获的时候,探测器和火星的距离可很近,离火星表面只有400千米,所以你要算得非常准确,才能够告诉这个探测器,你要控制多大量。第四个方面,就是探测器它自己要控制得准,它的过程就是要让它的调整姿态,发动机的方向,要对准它的前进方向。然后点火,准确地时间点火,准确地判断自己的速度变化,这个时候是靠速度变化来控制它关机的,你要自己感知,不能靠地面。地面这个时候的时间延迟,无线电信号的延迟,在11分钟左右,它一共点火的时间也有那么长,所以靠自己去判断速度达到了没达到,达到之后立即关机。这个过程举个例子,有点像咱们这个F1赛车,过最后一个弯道加速往前走,然后过弯道的时候,你要踩一脚刹车,如果你这个刹车踩的不够,就滑出去了。如果刹车踩得太狠了,那么对于F1赛车,可能后面车就超过你了。对于火星探测器,你要这一脚踩得太狠了,就撞上(火星)去了,所以要非常精准地(执行)这么一个控制过程。

今天,非常感谢两位来到我们演播室,跟我们共同来聊这个火星的话题,也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透视新科技》!如果您想要了解我们更多的节目内容,可以下载央视频去收看我们过往的节目。我是胜春,咱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通讯员  邓辉)

【责任编辑: 网站运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