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中心 > 公益培训 > 内容

第508期【齐悦读—线上共读—透视新科技】“齐悦读”[线上共读] 《登陆火星》

2023-11-13 11:03:41 来源: 点击量:
0

讲座题目:透视新科技——登陆火星

          

主 持 人:胜  春

做客嘉宾:耿  言,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

          刘建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讲座时间:2023年11月13日~11月19日

(备注:讲座视频可循环播放)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video/index.html?art_id=8108530097004614392&read_id=adab4a6f-1dae-4000-85e7-2f5f70e64373&ref_read_id=942f4c65-77df-4c42-b12f-d4fa6755965e&reco_id=&mod_id=&cid=&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video_default

透视新科技——登陆火星

 

讲座内容:

各位好,欢迎各位收看我们今天的《透视新科技》节目!我是主持人胜春,当天问一号成功进入火星轨道之后,接下来会有一个“黑色九分钟”的着陆过程。那这九分钟到底会经历什么呢?我们通过短片进入今天的节目。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向火星的过程中,分为发射、地火转移、火星捕获、火星停泊、离轨着陆、科学探测共六个阶段,经历过发射、地火转移、火星捕获阶段后,天问一号成功被火星引力场捕获,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在完成对着陆区探测和着陆点调整后,择机着陆火星开展科学探测。这是天文一号的轨道示意动画,从中能够看出天问一号的行驶轨迹始终是椭圆,但是椭圆的轨迹会越来越小,也就意味着探测器距离火星越来越近,而每一次将椭圆缩小的过程都叫做近火制动。在动画中我们看到了五个椭圆,这意味着天问一号一共进行了五次近火制动。只有成功完成第三次近火制动后,探测器才会抵达合适的高度,进入停泊轨道,正式开展环绕探测工作,后面的两次制动将会在什么时候进行?有什么目的呢?

首先,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请来的两位科学家,第一位是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测总体部部长耿言,另外一位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刘建军。这次跟我们天问一号一同发射的还有美国的毅力号,还有阿联酋的希望号,天问一号为什么没有像美国的毅力号那样立刻去着陆火星?这个跟我们的任务形式有关系,毅力号它的目标就是着陆去巡视。我们是两个目标,环绕和着陆巡视,所以我们最后采取的策略,先整体环绕,先完成捕获再去着陆,这样我们可以更从容地来完成这件事情。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刚才说了停泊轨道上一段时间来详查,为我们着陆做更好的准备。还有一方面是着陆器下去了着陆的过程中间,它没办法和地面直接通信,距离太远。它自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天线,能够在这个过程中间和地球通信,需要环绕器给它进行中继,包括它着陆的过程,包括它落下去开始干的这些工作,都需要有通信的中继。地面需要知道它是什么状态?美国因为目前在火星轨道上,还有三颗环绕器或者叫轨道器。它过去的时候,它们就能够给它进行中继,而我们国家是第一次去,我们在火星轨道上没有自己的卫星,所以我们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环绕器给它进行中继。这样的话着陆过程的信息,我们才能够了解到,所以我们还是认为先环绕起来再着陆才更稳妥一些,也是更好的一个策略,对于美国的这个,它的瞄准怎么解决呢?

它是后面有一个巡航级,这个巡航级给它建立进入火星的初始姿态。这个巡航级它没有任务了,丢掉就可以了。我们的环绕器,还要有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们采取的策略跟他们不一样。说到这儿,我们来看一段相关的短片。由于我国是首次开展火星探测,对于火星表面情况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天问一号的每一步都要做好充分准备。2021年2月15日,天问一号进行了远火点平面机动,让探测器从绕着赤道飞行,变成绕着火星南北极飞行。这几次轨道的调整,就是为了让天问一号亲眼看一看之前选中的着陆点,为下一步着陆火星提供更加丰富的科学依据。天问一号在环绕期间到底执行什么任务?都做些什么?环绕我们实际上是有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停泊段。停泊段主要的目的就是对我们预选的着陆区的范围,进行一个详细的探测,详细探测什么呢?第一,我需要了解一下这个地方的地貌,或者地形特征是不是平坦,这地方有没有沙丘,有没有山,有没有撞击坑这些分布,这个地方的坡度大概有多少?

火星车落下去以后,就能有一个安全的走路的地方,这是第一个层面。另外一个的话,我们希望能够大致了解一下它这里边的物质成分,是不是科学家感兴趣的地方,这里边能不能和我们的科学目标之间,比如说我们大家关心的水,或者是其他的这个含水矿物这些东西,能不能在这地方有可能发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火星这个环境的不确定性,它这个地方沙尘暴有没有,所以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对它的天气状态有一个初步的研判。所以是这样一个停泊段,要做的一个工作,之后的话我们火星车着陆到火星表面以后,这个时候我们叫中继轨道段。主要的工作目的就是要和我们的火星车之间进行中继通信,把这个火星车获取的这些科学探测数据,通过我们的环绕器,然后传回到地面来进行火星车的科学的工作。第三个阶段的话,等到我们这个火星车,按照设计寿命达到了三个月以后,我们的轨道器进入到遥感的使命轨道段。这个时候我们的轨道器,在火星表面的星下点,是可以覆盖整个火星表面的,这样我们可以做全球的遥感探测,同时兼顾我们的火星车的中继通信。说到这儿,我们来看一看我们记者编辑的相关短片。

从地球把探测器打到火星上,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难度相当于从北京把一个高尔夫球打到纽约高尔夫球场的球洞中。到火星不易,登陆火星更难,天问一号着陆器降落火星的过程中,要经历技术难度最大、失败率最高的“黑色九分钟”。它将如何克服“黑色九分钟”的挑战,安全着陆呢?接下来可能我们就涉及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了,说到之前的火星探测器失败的原因,有一半都是出现在着陆上降落这个过程当中,火星着陆到底有多难?火星的着陆从它的难度来讲,首先还是刚才说过的,就是这个环境我们对它了解的程度,再有一个它的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国家第一次去,说实话我们没有以往探测的第一手的资料。我们能够搜集到的资料,都是通过公开的学术刊物上面找到的关于它环境的各种数据,这些公开的数据,它的原始状态我们并不太清楚。第二就是环境的不确定,我们在地面上知道风霜雨雪,火星同样它也会刮风,大气本身就是一个不太确定的这么一个环境。那么应对这些不太确定的东西?它都会对设计带来困难,对过程中间会带来风险。

第二个是火星的着陆,它的过程非常复杂。第一步就是进入火星大气。进入火星大气,我们是靠着这个气动的外形,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着陆巡视器是一个壳子,底下是一个大钝头,后面是一个小钝头。第一部分减速过程,是靠这个大钝头跟火星大气的作用。这个时候它以高速进入大气的速度是多少呢?大概4.8千米每秒,它进入大气的时候,速度很快,尽管火星的大气很稀薄,但是因为速度很快,它这个力量和大气高速的作用,一个会有力量的作用。在这个力的情况下,它要保持稳定,不能翻转,要控制好自己的姿态。进入的时候,其实是要有一个瞄准进入的方向的,这个通道是非常窄的一个区域。如果是角度太大了,它可能就进入不了,着陆不了在火星上,所以只有一个恰恰好一个减速的通道是最合适的,这地方是比较难的一个点。第二阶段是开伞,这个里边存在什么样的难度呢?

第二个阶段是靠降落伞。火星的降落伞和地球的降落伞,因为环境不同,它的设计要求完全不同,第一个它开伞的速度,它要超音速开伞,这个时候的速度很快。地球从飞机上跳伞,它不会到那么快的速度,再一个因为火星的大气密度和地球差距很大,大气密度大概是地球的1%,所以它开伞的时候,叫做低动压开伞。这个是完全不同的环境,所以火星降落伞的设计就不同,它开伞的状态对这个初始姿态,也是有要求的。刚才说我们进入要保证一个角度,开伞的时候希望它尽量平,这个时候着陆器,这个气动外形,还要给它调整一下这个姿态,让它变平,这个调的过程也很复杂。伞是靠一个火工品,所谓火工品,就是像炸药一样把它炸出去,从这个背罩上炸出去,这个伞要能够弹得出,要能够打得开。那么在低动压的状态下,对于开伞是很不利的,要能够稳得住。这伞开了以后不能打转转,打转转就搅在一起了,它得能够很稳定地撑开。开伞因为速度很大,突然张开那么大一个面积,它的力量也很大,不能扯破帆,不能拉断绳。瞬间这些过程都要完成,这是一个对于开伞的要求,所以开伞过程本身是我们整个过程里边,风险最大的一个环节。

刚才提到了这么多,很复杂的一些操作过程,我们怎么去验证它,其实地面上探测器系统,做了非常多的验证实验。比如刚才说的气动外形这一块,承受这么高的温度,这么快的速度,它会不会导致被烧蚀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说火星上的这个大气,虽然它的大气压只有地球的1%,但是它的成分跟地球也不一样,火星上的成分它95%是二氧化碳。所以这二氧化碳,对我们这个外形的烧蚀,这么高的速度,这么高的温度烧蚀的影响是什么?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地面上探测器做过很多的实验,还有就是这个伞的展开。在这种低气压的这种情况下,高速的时候展开以后,会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地面上也是做了大量的这样的实验验证。降落伞打开以后,它就会慢慢把速度再进一步降低,在这个过程中间,还要做几个工作。降落伞打开以后慢慢下来,要把那个大底扔掉,这个时候着陆平台就暴露在外面,着陆平台自己的伸腿要打开,然后着陆平台底下有着陆的相机,有测量速度,测量距离的敏感器,这时候都开始工作。

那么这个相机,要对地面成像,要在这个里边,选择一块相对比较平坦,符合要求的地方,它到了离火星表面一定高度的时候,就必须把降落伞抛掉,进一步靠动力来减速,就是靠一个大的发动机点火反推它,使它能够进一步减速。发动机打开了之后,缓缓地一面减速,一面可以横向移动,向着它选好的这个地方去走,它慢慢地走到离这个火星表面100米的地方,它要悬停。悬停以后继续对地形,再次进行拍摄和判断,找一个比它自身面积大一点的地方,具备非常好的条件,慢慢地落下去。落下去靠它的四条支腿,这四条支腿也是特殊研制的一种新的材料,它这材料可以拉长很长也不会断,或者压缩很多也不会弯,然后靠它缓冲这个落地冲击的能量。当它落地之后,还要迅速把发动机关掉,这时候发动机还开着呢,如果不关的话,它就会顶起来。所以必须迅速把发动机关掉,整个所有的过程,全是探测器自主完成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落的时候,大概和我们地面的通信时间有十几分钟,单程的有十几分钟(延时),所以咱们地面上的控制,根本就无法完成,只能是通过它自主来实现。在这之前,我们曾经尝试过火星的这个着陆吧。为了验证最后的这个过程,有一个着陆悬停试验,我们在河北的怀来建设了一个着陆综合试验场,建了一个100多米的高塔架。然后让它要把最后这100米的过程,完全在地面上演示、试验,给它各种工况让它充分验证到。我们通过短片去了解一下。

实际上,天问一号探测器一共搭载了三位“乘客”,环绕器上方是着陆巡视器,火星车在着陆巡视器的里面。我国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将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当着陆器将火星车送到火星之后,任务才刚刚开始,下一步究竟将会有哪些动作?落地以后,火星车就马上开始一系列的动作,它本身是收拢状态的,不是我们现在在图像上看,这个图像上看到的是展开的。它要把自己展开,先要把它的桅杆抬起来,然后它的导航相机打开,就是睁开眼睛,然后要把它的太阳翼打开,使它能够获取能源。因为能源是我们下面活动的基础,再一个要把它的天线展开。竖起来相当于竖起耳朵,张开嘴巴,能够跟地面通信,把它的一些信息传回来,落地的一些信息传回来。地面把指令发上去,然后要把这个平台上面的,相当于飞机的舷梯,要把这个坡道展开。还要给它下来建立好条件,然后要让它的车轮和平台解锁,之前它是锁定在一起的。然后要让车的悬架抬起来,它本身是折叠在里边的,所以要抬起来,相当于要舒展舒展筋骨,这样它才能做好这个着陆的准备。然后再用导航相机,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成像,把这个图像要传回地面,要给它制定走下来的策略。这是它开始要做的工作,大概八天以后才可以稳定地走下来。

火星环境对这个火星车具体有哪些影响?第一个是温度,我们讲它的白天最高是27(摄氏)度,晚上会降低到零下130(摄氏)度,它的一天跟地球的一天差不多长,所以一昼夜它就要经历这么一个极端环境的变化,温度的控制,不能让它太冷,什么办法呢?只有到了晚上,太阳下去之后,就需要给它保暖。保暖需要靠电能,所以我们火星车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面积去获取更多的电能,我们看这次火星车跟月球车,有点不太一样,做成了一个蝴蝶形状,不是为了好看,是因为就着它这个形状,能够布置更多的太阳能电池片,使它能够获取更多的电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它获取能量的能力,我们针对火星的光谱,火星的光照条件和地球不太一样,我们针对它进行了改进的设计,使它能够达到最好的发电效率。还有一个,利用了一个叫做集热器的东西,这个能够直接储存太阳的热能,然后到了晚上再把这个热能释放出来,给它提供保温的条件,所以在温度应对低温情况下,做了很多的工作。

第二个方面就是沙尘,火星的这个天气条件,是更容易刮起沙尘暴,大概在2018年的时候,刮起了一场长达数个月全球性的沙尘暴。我们知道美国的机遇号,就在这次沙尘暴之后就失效了,就没挺过来。这个沙尘直接影响发电,因为它覆盖在太阳能电池板上,效率必然会降低。如果时间太长的话,就不能保证温度,那它就会被冻坏。为此太阳能电池片,也做了改进设计,专门研发了一种涂料,它能够像荷叶不容易粘水,荷叶上面我们看这个水一上去轱辘轱辘就滚走了。按照这个原理,设计了一层涂料涂附在电池片的表面,使这个灰尘很容易就滚落,做了这样的一些设计,使它能够更好地适应沙尘。第三个关注的是它的地形,火星上面布满了各种各样的砾石石头,它还有沙地。前一段时间美国公布了好奇号前一个火星车的图片,它那个轮子上面都有好大的洞,为什么呢?这就能看出来火星上的石头,比我们想象的更尖锐,更坚硬,跟那个洞都是被石头磨出来的。为此在这个车轮的设计上,还专门开发了又轻又更加耐磨的材料,来长时间可以保证它不会被磨坏。

再一个火星它有一种特殊的沙地,表面上看起来很硬,你觉得它是一块硬地,但是它很脆,这个重量一压上去扑通就下去了,然后就会陷到沙子里。因为我们汽车陷到沙子里,它很难走出来,为了提高这个脱困的能力,我们这个火星车提高越野的能力,设计了主动的悬架,有六个轮子,六个轮子都是单独驱动的六轮驱动,六轮转向。它可以横着走,它可以像虫子一样一拱一拱爬着走,这样它陷到沙坑里,它自己可以爬出来。我们这个火星车它的能力的提升,是为这个科学探测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平台,我们可以把这个科学探测作为一个周期来看。比如说我们三个火星日来做一次科学探测的周期,那么我们通常第一天,第一天我们去感知这个环境,就是类似我们冷眼去看一下周围先看看,这里面有哪个地方。对,对,先观光,先看看这个地方怎么样,那是用我们的相机来去看,相机和多光谱,把这数据传回到我们地面以后,科学家可以针对这个图像数据。来决定下一步任务。

下一步我感兴趣那个地方,第二天我们就开始把所有的科学载荷就开始工作了,这个科学载荷里面像比如说有磁场的,然后有这个成分的。我们有一个成分很有意思,就是说用激光打到这个岩石上面去,这岩石就会气化形成一个等离子体层,然后我们用光谱(分析仪)去看,就能够把这岩石里面的有什么元素,我们就可以把它反演出来。第三天的话,我们这个车不是要走嘛,得去下一个探测的地方,然后我们是可以把它的气象特征,我们车现在这地方风速多少,温度多少,风向怎么样,气压多少,我们有一个气象测量仪可以测。走的时候我们还有一个雷达,可以看看地底下有没有分层结构,下面是不是有可能存在可能的水冰等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这个火星车,能够做很多的科学探测。说到这儿,我们来看相关的短片。

虽然火星的自然环境与地球相似,但对火星车来说,在火星表面的行走并不轻松。为了增强火星车适应各种地形地貌的能力,研究人员为火星车安装了自主感知环境系统,并对火星车的结构进行了改进,让火星车可以顺利开展探测工作。火星车的四个“翅膀”是太阳能电池板,专门为火星车提供能源。尾部是用来和地球取得联系的设备,不但能够获得动作指令,还能把探测到的资料传回地球。火星车还搭载了六种科学仪器,为完成火星表面巡视探测提供技术支撑。刚才两位都说到了火星车的耳朵,探测器的耳朵。也就是通信,如何进行通信,把这个信息传回到地球?火星车本身很小,它带的一个天线,只有36公分(厘米)大小。因为受到电力的限制,它功率也不能做得太大,和地面的通信只能做一些自己本身信息的传输。科学数据很大,比如说我们拍一张手机现在拍一张的照片,大概三、四兆,那么如果用火星车上的天线传下来,这一张照片传下来,就得两个多小时。所以这个远远不够用,所以我们又通过天上的环绕器来进行数据中继,环绕器上有一个2.5米的大天线,它的功率可以做到100瓦,它和地面两亿千米的距离,还能以每秒4兆的速度来传输,这个速度应该说是比较快的。我们通过短片来看一下。

成功着陆之后,火星车将从着陆巡视器上下来,开始它的探测任务。火星探测器分为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它们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开展探测作业,不仅可以看到火星的全貌,更可以分析火星的矿物质成分,探测地下10米的土壤成分,甚至100米深的冰层。对环绕器而言,着陆巡视器在火星表面正常开始工作后,它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接下来,环绕器将为火星表面探测和地球的通信,担当中继卫星传送信号。而等到火星车3个月的工作计划结束后,环绕器还将继续长达一个火星年,相当于两个地球年的深度探测工作。把这个信息传回到地球,这里边存在什么样的难度呢?信号的强度是跟距离有关系的,当距离增加一倍的时候,它的这个功率密度就会变成四分之一。比如说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最远是40万公里,地球到火星最远是4亿公里,距离增加了1000倍,那么它的信号的衰减就是100万倍。那么我们有什么手段去解决它,我们轨道器上这个天线,可以把它加大,把它功率搞大,但是这个都是受到限制的。因为我们要发上去不可能做的无限大,现在我们火星轨道器上的(天线)直径大概是两米五。

地面上如果我要做这么远距离的数据传输的话,有两种方案,一种方案就是提高我的接收时间,那怎么做呢?那就是全球布站,地球在自转的时候,我在任何一个点,我都能够和我们的探测器进行通信。这样的话,我就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接)收数据,但是全球布站这个是不可能说无限制提高。好,我们还一个手段,就是我们在一个地方多建大天线。比如说我们现在火星探测,我们建了一个70米天线,然后再加上之前探月的有40米、50米,把这些天线加起来,叠加在一块,我们叫信号合成,就相当于一个“大锅”。然后来接收这个信号,把它所有的微弱信号都聚集在一块,合成在一起,这样的话提高我单个区域里面的数据接收能力,所以我们在2.5、2.8亿公里的这个距离,我们还能够实现4兆的码速率的传输。这什么概念?

我估计一张照片可能也就是几秒钟就能传回来,等于说我们中国航天的历史上做出的所有的努力和成果,在这一刻可能都要集体发挥作用了。对,是这样。我们这次任务目标,是环绕着陆、巡视一次做,这在国际上是首次采用这样的总体方案。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国家60年航天的发展,基于我们地球卫星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各个重大工程技术,能够把它集成在一起来完成,所以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来完成这么一个复杂的任务。今天,非常感谢两位来到我们演播室,跟我们共同来聊这个登陆火星的话题,也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透视新科技》!如果您想要了解我们更多的节目内容?可以下载央视频去收看我们过往的节目。好,我是胜春,咱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通讯员  邓辉)

【责任编辑: 网站运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