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期【齐悦读—线上共读—透视新科技】《育种新说(1)红高粱》
(通讯员 邓辉)
讲座题目:透视新科技——育种新说(1)红高粱
主 持 人: 胜 春
做客嘉宾:谢 旗,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银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讲座时间:2025年6月9日~6月15日
(备注:讲座视频可循环播放)
透视新科技——育种新说(1)红高粱
讲座内容:
各位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的《透视新科技》!我是主持人胜春。高粱曾经在我们国家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但是近些年却已经淡出我们的餐桌了,最近科学家又通过新的育种技术培育出了巨型高粱,有6.5米那么高,那如此巨大的巨型高粱,未来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通过短片去了解一下。高粱被人类驯化,至少有5000年的时间,因为它耐寒、耐涝,甚至耐盐碱,像野草一样顽强,总能给人类提供食粮,因此被称为“救命粮”。但是同时高粱米质地粗糙,口感不好,味道又有点苦涩,常常让人难以下咽。后来人们又发现,高粱所含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也存在瑕疵,不易被人体所吸收,所以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高粱渐渐淡出了主食的行列。在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高粱种植曾经达到最高峰,有1.4亿亩,约933万公顷。但是到了2020年,高粱的种植面积只有600多千公顷,如今红高粱的主要用途是酿酒和做饲料。既然如此,科学家们为何还要费尽心思地培育新的高粱品种呢?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请来的两位嘉宾,第一位是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谢旗,接下来一位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李银心。
其实说到高粱,今天的80后、90后、00后,可能了解不深。对,因为当时我们国家(新中国)刚刚解放以后,各方面技术的话也不是发展得很快,我们其实很多地方的水或者土地都不是很肥沃,高粱它就有这些特点,它可以用在这些比较贫瘠的土地上。高粱它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作物,就是它就是抗性方面抗盐碱很突出的,它抗旱,它还耐涝,这一点是很少有植物能这样的。两个都能做到很难。对,对环境和土壤要求都比较低。以前你想农业生产条件比较差,很多时候我们就是自然的雨养农业,雨养农业就是老天爷下雨。靠天养。对,那个时候就是这一种类型的作物,就可能占的份额就比较大,所以高粱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它因为适合在盐碱地上长,不毛之地上,它能长得很好,所以也叫“盐碱地之花”。那用农民的话说它皮实。对,非常皮实。它还可以多茬(收割),它可以割,像韭菜一样的,一般一年割三次都没有问题。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种植到达了一亿多亩的高粱,而且这时候的高粱作为了一个救命粮。所以中国人对高粱是有情怀,有记忆感的。尤其是在我们这一代,太有感情了。
但是现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餐桌上用高粱做主食了?我觉得是因为现在就是农业发展,使得水稻、小麦、玉米这些的产量更高,能够满足我们口粮的需要了。因为高粱相对来说适口性好像就是差一点,有的还有点涩,粗粮嘛,所以就是有细粮吃就不吃粗粮了,是这个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以前的这个研究力量也少,也是因为我们国家投入了很多都是在研究水稻、小麦、玉米方面的,全球也是推进的,所以相对来说高粱它研究投入得少,所以它的改良就没有那么先进。举个例子,它有单宁,就像我们平时吃的柿子一样,涩涩的,而且吃了以后人的胃也不舒服,所以慢慢地慢慢地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些年我们为什么要重新来研究高粱,而且还要培育巨型的高粱?这个主要还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需求,也就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食物的结构,从改革开放以来,就是1978年到2016年,我们现在国家有统计了,就发现其实我们国家的人民的需求吃肉越来越多。其实在我们小时候来说,我们吃肉也很少,喝奶就根本就没有的事,所以现在的国家为了我们的新一代的健康,这样的话,我们需要更多的肉食,那我们要吃更多的肉,那就(要)有更多的饲料来养相关的给我们提供肉的动物。好,我们来看相关的短片。
中国是一个肉类消费大国,肉类消费水平的提升对畜牧业和养殖业提出了增产的要求,而掣肘畜牧业和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饲料。近些年,我国自产粮食中有50%左右都用作饲料粮,同时还需要大量进口,所以饲料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肉盘子,也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在有限的耕地上培育出更高效、更高产的饲料作物,进而生产出更多、更优质的饲料,成为中国科学家们的重要课题。那么有着5000年历史的传统作物高粱,为何会成为被优先培育的饲料作物呢?那我们培养的巨型高粱,它的主要用途就是作为饲料吗?对,我们要大力发展畜牧业、奶制品业,所以需要有更好的饲料供给牲畜的食用。那么生物量越大,那不就是需求越得到满足,在单位面积里能生产出更多的饲料,对吧,所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要培育巨型的高粱,这是这样的一个用途。之所以选择高粱作为畜牧业的饲料的原因有哪些?高粱它的叶子里有高蛋白,它那个蛋白高了以后,就像我们人一样,大家吃得好的一个食品的话,它就看看是不是蛋白含量高,所以蛋白含量高的话,都是一个就是好的食品,所以它的叶子含量(高),还有一个高粱的纤维也很好,它的很多的纤维都是能够给动物能够来进行消化的。对它的胃肠更好。对,对,它相对于猪跟鸡来说不同,因为猪跟鸡只能够吃籽粒,它吃的都是籽粒,但是牛跟羊除了吃籽粒以外,它还可以把所有的秸秆、叶子都全部用掉。我们现在的国家的话,因为养猪跟鸡很多,但是剩下的秸秆的话,我们一年的话有17亿吨秸秆,这些秸秆一般都浪费掉了,或者还引起污染,你要现在烧它的话,就有烟,会引起雾霾。假如很简单地就还田的话,它可能一下雨又流到河里去,就污染土地,所以说假如牛羊能够把那个吃了以后,变肉跟奶以后,有机肥料又可以还田,这样可以是一种循环农业,又可以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土地。
那今天我们说的是这个巨型高粱,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红高粱》什么的,应该是一人多高左右的这个高度,也就不超过两米。那六米多高,这是一个什么概念,那就等于说三个人那么高?三、四个人那么高。我们用传统的种植高粱的技术,可以培育出这种巨型的高粱新品种吗?一般地来说就是比较难,因为你作为一个育种,一般那个育种要花五到六年时间,但是我们现在就用分子生物学,用基因工程等,现代先进的技术以后,我们鉴定了这个基因,它这个基因决定了高蛋白,它决定了好纤维,决定了生长得快,生长得高大,这些我们都把它给定位在那里,我们就可以用一种组装在一起(的方式),来变成一个比较好的高粱。跟过去我们的育种技术到底有什么区别?以前育种主要就是靠常规的杂交育种,周期很长的,比如说我们想培育一个更好的品种,那杂交就要有一个父本,一个母本。那么,我们要把它们的好的性状,就比如说好的一个农艺的性状,比如是产量高或者是适口性好的这种性状让它保持下来。比如说是母本里面有这个性状,父本没有,父本产量高,那么我们要在父本的基础上要加上母本的这个适口性好,所以就要不断地反复地回交,反复地杂交,周期非常长,然后才能让它这个稳定下来。这个少则五六年,一般都要十多年的,甚至十多年都育不出来的。
时间成本太高?时间成本太高,效率太低。我们现在普通老百姓都知道,都会用基因这个词,实际上就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真的是技术带来的突破。使得我们现在能够非常精准地对基因进行编辑,就是我们可以靶向的,比如说我们想品质上面有一个什么改善的话,我们知道是由哪些基因决定的,我们就可以非常精准地对这些基因进行编辑,我们可以直接对单个的碱基进行编辑,这个不是转基因,就仅仅是对我们在碱基水平上的一个编辑。其实现在我们对基因这个词也是比较敏感的。其实是这样我们现在用的高粱的育种技术,跟我们平时用的水稻、小麦跟大豆,还有棉花、玉米的育种技术都是一样的,就是没有什么大的不同。主要我们还是说我们鉴定了相关的好的基因,最后我们把它用更快的这种就是定位的,这种育种方法组合在一起,其实我们一般用的这些生物技术就是这样的。就像我们要做一个非常好的时装,首先我们要有很好的这种布料,各种各样的布料,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有一个好的设计师,那就是我们这种科学家,就是这种设计师,然后我们把它设计好了以后,还要有一个缝纫师,这个缝纫师在设计师的指导下裁剪,缝纫以后,就可以做成一个很好的衣服,很好的时装。其实我们的高粱育种也是,我们就通过了对我们基础的了解,我们把控制最好性状的相关的基因,我们把它都找到,然后(进行)一个组装型的育种,包括我们现在用的计算生物学,我们把这些最好的性状把它组合在一起,这样我们就育出了一个高大的高粱,同时也是好质量的高粱。
我们巨型高粱长那么高有什么用?那么高会带来产量的提高吗?最高的情况下,在同一亩地的话,相对能够提高到三倍。三倍多?三倍甚至不止。对,其实不光光是株高这一个,其实主要是讲的生物量,生物量是什么?就是它的整株的重量,包括茎、叶、根这样的,那么以前我们收高粱是籽粒的,对吧,那么现在我们讲的是整个的这个生物量。因为高粱它有很多分蘖,这跟玉米也是很不一样的。玉米一般就长一根,高粱它从下面可以分。它还可以多茶,它可以割在暖的地方,只要有积温,在广东来说高粱可以割六次,所以它这样叠加起来的话,它就是产量就大了。现在巨型的高粱主要用来做青贮饲料的,因为它生物量大了,我们做青贮饲料的话,它的效率更高。好,我们通过短片去了解一下。高粱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喜温、喜光,具有优秀的耐高温特性和抗盐碱性,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在中国的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传统高粱直立高度可以达到3米以上,秆的横径一般在2厘米左右,生长叶片十几片,而新品种的巨型高粱高度最高可达6.5米,秆的横径可以达到5厘米左右,叶片的数量在第一次收割前增加5片左右,而且叶片的面积可以达到原来的两倍以上。高粱用作饲料需要经过一个发酵的过程,也就是把茎叶和籽粒在内的整株高粱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进行加工。新型高粱拥有更高、更粗的茎和更多的叶片,这就意味着它作为饲料的产量将得到有效的提高。饲料关系到畜牧业和养殖业的根本,在肉食需求大量提升,生态保护要求禁牧,北方冬季漫长草料缺乏的大前提下,高粱饲料产量的大幅提高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要成为一种真正优质的饲料,巨型高粱除了产量高,还要具备很多其他的特点。
这个巨型高粱除了个儿高之外,还有哪些优势?举个例,我们不是说光光看它高6米5,主要它还有很多叶子跟茎秆。然后还有高粱的话,有一种高粱它是甜高粱,它秆里还有糖,有点跟甘蔗一样,这样的话,它就是一个高能(量)的作物,作为一个牲口来说,它吃的能量越高,它长得就肯定长得越快,它积累的肉就越多,然后它的奶也越多。有一个就是全球的,从100多个奶厂和100多个种植的甜高粱的(研究),发现就是喂甜高粱,相对于青贮玉米的,它的平均来说,每头牛产奶多了1.64公斤每天。动物食用了之后,对它肉质的改善是什么?根据我们研究发现少量的单宁,它是对动物的肠胃蠕动是有好处的。那高粱有一定单宁,它就会增加那个猪的肠胃的蠕动,蠕动的话这样猪出会更健康。再加上我们现在育出来的高粱,这些我们还主要参照动物的它的营养的需求,它要有好的纤维,因为纤维就是高粱的秆,就是所谓的作物的秆,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够被牛羊用的。其中就有纤维素能用,而且其中纤维素又分中性纤维跟酸性纤维,其中中性纤维是很快地可以利用的,这个中性纤维在高粱中相对于比玉米中它含量还高,所以它(秆中纤维)是好质量的,再加上它的叶子里面有的品系,它的叶子的蛋白能达到22%,所以来说我们就可以减少这个蛋白的运用。我们现在国家每年进口很多大豆,举个例子我们2020年已经进了一亿零三十二吨大豆,我们的大豆进来以后,都是喂这些牲口的和鸡的,其实我们用来榨油的很少,还不到10%。假如我们能够育出来的高粱,高大的高粱,它又含高蛋白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减少这个大豆这些东西进口。
进口的需求和依赖?对,我们知道这个单宁,控制了这个调控的基因,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个种子里含量的单宁可以降低一点。降低一点的话,那这样的话动物喜欢吃了,还有一个已经知道了,就是牛羊假如吃了含单宁的饲料以后,它现在少放44%的甲烷。您知道吗?就是说我们现在全球的大气层的甲烷,有17%的是牛放屁造成的,科学界已经有这个统计了,有17%这也是很高的。这个主要还是欧洲人、南美人养牛,现在中国的牛羊需求量越来越大,少44%的甲烷,所以对我们大气层,是一个重要的保护。过去好像高粱有一个特性,它特别容易倒是吧?对。个儿高了是不是会改善?个儿高了是这样的,个儿高了以后,风大了肯定会倒,但是我们现在不光追求这个个儿高,个儿高了以后,我们可以研究它是什么东西抗它倒伏,纤维素跟木质素在里面的含量的变化,所以我们研究用相关的基因来定,又让它高大,又能够抗倒伏,这是一点。还有一点,我们可以改变种植方式,我不让它长那么高,它长到3米高的时候,我就把它收获一批,再让它再长一次,我加起来有那么高就行了,所以最后的产量还是高的,同时它相对于玉米来说,它节三分之二的水。节约三分之二的灌溉水?因为淡水现在是我们地球上最大的一个问题,因为农业用水占了所有的淡水的70%,所以你假如有一个作物又能高产,又能够节水的话,整个我们的生态就得到一个很好的保护。
还有一个它还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它是耗用氮肥是最少的,所以它就是在低氮肥的情况下,它能够产出更多的产量出来,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其实现在很多的有些污染就是用了太多肥料了,像这个以后多种高粱的话,你可以少用氮肥。因为氮肥,它是植物生长排在第一位的养分需要,过量地使用化肥,导致了特别多的问题,导致了土壤结构的变化,就土壤板结。土壤就是进一步地撂荒,就是不当的过度施肥,导致的土壤的退化,这个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实际上是非常大的,非常大,所以高粱就有这个优势,我们就要让它这个优势发扬光大,这就是我们育种当中需要考虑的。再有就是耐更高的盐,举个例子一般的高粱,它长的土壤的含盐量是0.4%到0.5%,但是我们育出来新的品种的话,它能够耐到0.8%到0.9%的这个盐。这个数字的变化,带来的改变是什么?这个就是说我们有很多的盐碱地,它是低盐碱地、中盐碱地和高的,我们的高粱以前只能种到低盐碱地,我们现在可以种到相对的中高的盐碱地,那我们的种植面积就大了。举个例子,我们黄河三角洲大多数都是盐碱地,我们新疆、甘肃、长江、淮河这些流域盐碱地很多,这些地方一般的庄稼种不了,但我们就可以种它。收了以后做饲料来喂牛羊,就大大增加了我们可种植土地的这个面积。是的,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国土面积,但是因为我们人口数量的众多,人均可耕地的面积就变得很小了?对,所以你一定要保证主粮的种植面积,你不能触犯那个红线,所以一定要靠这些犄角旮旯这些不好的地,来让它长出我们需要的一些补充的东西,是因为它的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特别强。那么回到现在就比如说我们做饲料,为什么要弄它?因为它可以不跟我们的主粮争地。说到这个话题,我们来看看相关的短片。
据我国农业部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我国盐清土地面积达到3460万公顷,其中40%可以改造利用,是潜在的重要的农业土地资源。新型高粱的耐盐性比普通高粱增强一倍,可以广泛应用于我国沿海滩涂和内陆盐碱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助于更好地守住我国18亿亩的耕地红线,从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除此之外,新型红高粱的优点还有很多,比如在科学家的设计下,新型高粱散发出了稻米的香味,能够激起牲畜的食欲,让它们更爱吃。高粱米脱壳是一件费时费事的事情,增加了农民的劳动成本。科学家找到和调整了高粱种子的裸露性状主效基因,这样它就可以自己脱壳,节省了人力物力。既然新型高粱具有如此多的优点,如今推广情况如何?新型高粱在种植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呢?目前这个新品种高粱的发展状况是什么样的?到目前为止,总共推出了有50万亩的种植。在全国来说,除了西藏以外,我们都有种植的点,但是就是说(人们对)高粱认知方面不足,你要农民农场他要去种的,他种惯了玉米的时候,你来了一个新型的事物。我种了一辈子玉米,为什么突然把它减了之后要种高粱?这个是一个非常难的一个过程。接受过程。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技术上的瓶颈?高粱其实也存在一些它自己的缺点。对,就比如说小时候吃那个高粱水泡饭,吃完以后就很饱,为什么会饱?因为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它这个里头,它这个赖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就是跟其他的比例是不一样,这个就导致它这蛋白质消化比较困难,不容易消化,不容易吸收,所以是从长远来说,其实这也是可以作为一个育种目标的。就是品质的改善,适口性的改善,所以这是它的短板。
对,其实还有一点就是说一般的高粱它生长的过程中,会在根它会分泌一个叫高粱醌的东西,它会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它抑制其他的,也抑制自己后代的繁殖。举个例子,一般的高粱种了以后,那个地你第二年要种土豆、种西瓜、种马铃薯就种不好了,所以的话我们假如新育出来的高粱的话,要少产生高粱醌的话,那我明年就可以来很容易地种其他植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机械化,我们现在大型的农场,中国的机械相对来说的话就是研究发展得没有那么先进,所以它割割割刀齿就会卡住了,所以这也是一个就是说你长得高产了,不一定就能够收回来,收回来也是很重要。还有一个就是说有些地方我们还有些丘陵地带,丘陵地带的话,你机械就不方便了。要用小型机械,就要研究一些适合我们国内的平原,适合我们的山区小型的(机械)都需要,所以这个我们还是存在一些需要将来更多地来做一些研究,能达到育出更好的高粱,不光是高大,还要高质量,容易收获,最后又高营养。这一系列的,当所有的瓶颈都突破之后,那这种新型的品种会有哪些突破,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个新型的品种的话,就是还是第一个就是说我们高产了,高质量了,牛羊吃了以后,多长肉、多产奶,这样的话因为高效了,那我们就可以把土地就可以省出来,土地可以省出来以后,可以种树、种草,这样我们的生态就慢慢地恢复。再一个我们说的高粱它少用氮肥,那个氮肥的话主要是尿素,你用多了以后,它会污染土地,会污染我们的水源。它种的时候你少施肥了以后,其实肥料,刚才说了尿素的生产,还是产生很多工业的污染,还有很多的能量的,这样我们又少用了能量,又保护了我们的土壤跟水,所以这是有非常大的意义的,我们要青山绿水,这是我们的也是我们人民追求的一个整个的生活方向,吃得好,我们有肉有奶就吃好了。同时,我们还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生活环境,这时候我们才有一个健康的,整个的发展的,真正的一个美好的生活。
对于未来的畅想,您的想法是我们培育出越来越多的品种,那么它就适应的范围,就每一个品种可能它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但是我们如果新的品种非常多,那么它就可以覆盖到很多,一些以前覆盖不到的地方。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地有效地利用土地了,那么这个利用土地除了产生目标产品,比如说饲料之外,对环境的保护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刚才都说了,它是高光效的一种植物,产生巨大的生物量,那么就是什么呢?固碳、固氮,所以我们多种这样的生物量大的植物,它就消耗二氧化碳,然后同时对于环境的污染得到控制。我们所需的绿水青山越来越多?对,我们国家有一部分科学家进行高粱的研究,我们也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结合传统的这些育种技术以后,也能够把高粱慢慢开始做得到国际水平。所以今天我们请两位科学家在我们节目当中做客,我们表面上看似是给我们解读巨型高粱的秘密,实际探讨的是中国的粮食发展和科学育种的这样一个话题。感谢各位收看我们今天的《透视新科技》节目!如果您想了解我们更多的节目内容,您可以下载央视频,去收看其他的节目。我是胜春,咱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咱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