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459期【市民大讲堂】 “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少年——襄阳市图书馆“市民大讲堂”走进襄城区图书馆开展家庭教育活动
为了更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数字教育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襄阳市图书馆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更广泛倡导“科阅融汇发展”的全民阅读,7月12日下午,百余名读者齐聚襄城区图书二楼报告厅,聆听由襄阳市图书馆“市民大讲堂”联合襄阳市第一中学特别邀请襄阳市母亲教育协会副会长、襄阳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吴荷荫,与大家分享“‘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少年”的全民阅读话题。
吴荷荫老师先从心理学角度,解读“后”零零后一代的孩子接受显规则,心地更单纯;善于运用逻辑,头脑更灵活;崇尚学识,眼光更敏锐;尊重不同价值观,心态更包容;追逐最新潮流,品味更精致等特征。浅析人工智能是指由人制造出来的可以表现出智能的机器,并例举大量学习中的实例,剖析“人工智能”能精准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同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等积极影响;但从某种程度上简化了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自律性降低,自主学习能力下降,面对海量信息时,学生难以进行系统归纳与综合,从而弱化了对社会议题的整体理解力与参与度等消极影响。
以人工智能的独特优势,引导父母转变观念,从“听话教育”转向“创新教育”,知晓孩子不由我们单独塑造,而由我们、学校、社会、科技发展共同塑造。父母要学会充分了解科技发展,保持终身学习,跟上孩子的脚步,找到自己在孩子身旁的位置。学会陪伴与呵护孩子,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电脑、平板、手机等网络终端设备,确立人工智能的工具属性,并和他们一起享受科技时代的便利,多注重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多元化智能与创新能力,鼓励他们装上人工智能的翅膀,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成为科技的主人。
读者们均表示通过“市民大讲堂”家庭教育的学习获益良多,不仅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学会在智能科技发展中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进步。
(通讯员 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