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长书单·第74期|在文学的褶皱里见众生— —中国文坛女“掌门”铁凝
铁凝,女,汉族,1957年9月生,河北赵县人,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7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学历,文学创作一级。 现任中共二十届中央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铁凝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文学奖,自1983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1985年《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和《六月的话题》分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1997年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2002年《永远有多远》获中国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和首届老舍文学奖;2005年艺术随笔集《遥远的完美》获中国第二届冰心散文奖;1985年电影《红衣少女》(根据《没有钮扣的红衬衫》改编)获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1991年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另有多部作品获得包括“小说月报百花奖”、《人民文学》《小说选刊》《十月》《中国作家》优秀作品奖在内的各种奖项40余种 。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土耳其、泰等多国文字 。
铁凝高中毕业后就下乡插队,是因为对文学的热爱。铁凝说,她十几岁就下乡到农村,当时遭到母亲的反对。铁凝是有机会回到城市的,但她放弃了。“我觉得一个中国的作家,如果对乡村不屑于去了解,你可能会写出漂亮的小说,但是你不会真正刻骨铭心地了解中国这个民族和这个社会。”铁凝的作品多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铁凝说:“文学的终极目的不在个人的小悲欢,而是通过人物的悲欢反映现实。”她认为文学应该承担一种功能。她曾说她喜欢巴金先生的话:文学能给人光热和希望,能让人变得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
铁凝用女性特质,重新把人类的多重意蕴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如此,她也用女性擅长的情绪流贯穿到每一个文字,让孤独的文字自由地待在舒适的距离,为读者灵魂的进入温柔地空出位置。
1.《永远有多远》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索书号:I247.5/4285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讲述主人公白大省从小就被邻居赵奶奶夸“仁义”,“小学二年级,她就担负起每日给姥姥倒便盆的责任了。对好吃懒做却又深得姥姥偏袒的弟弟白大鸣,白大省真心疼爱,有求必应。但这些美好品格让她失去了安居的房子,一腔过时的热情在遭遇爱情时屡屡失败。该文本的结尾,多次出现“永远有多远”的叹问,叹问者既有不幸的白大省又有幸福的“我”。到此,作品的主题关注点进入了更深的层面:对大众命运的知觉和眺望。白大省和“我”的叹问是个体的迷惘,而该文本借此引发该小说的主题思想与深层探问:彼此的心灵回归之路“永远有多远”。
2.《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I267/2719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铁凝散文作品38篇,内容精彩,思想独特,情感深邃。在书中,读者既可以看到作家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又可以读出她对往昔青春的独到感悟;即可以体会作家对世间百态的精准描摹,又可以感受她对自然万物的真情流露……总之,点点滴滴、丝丝缕缕的岁月故事,在绵密而悠长的行文中,一一呈现,令人难忘,引人共鸣,予人深省。
3.《铁凝散文》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索书号:I267/871
内容简介:本书是铁凝从事文学创作以来所发表过的最优秀、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散文集萃。作品内容跨越不同的年代,其优美的文笔,丰富的思想内涵,堪称经典。同时,书中内文配插的作者生活、工作、文学创造等方面的照片,又给本书增加了阅读魅力。
4.《让我们相互凝视》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索书号:I267/2668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了作家铁凝的40多篇作品,包括草戒指、一千张糖纸、怀念孙犁先生、想象胡同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字晶莹剔透,关注当下,独特并且细致地展示“善”在这个时代中两难的处境,将其中的尴尬暴露无遗,传递出温婉亲切的气息。
5.《落日晚照,为谁温柔》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247.7/2598
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铁凝、池莉等多位知名当代作家书写女性的最新中短篇小说《信使》《跛脚猫》《打造》《如云的秘事》《天使与下午茶》《落日晚照,为谁温柔》《味甘微苦》共7部。涉及女性的个体命运、代际情感、爱情与婚姻、友情和尊严、生育问题等,真实地书写了当下中国女性的生存经验,展现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份的女性所面临的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