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书推荐 > 内容

馆长书单·第75期|清醒的说梦者——余华

2025-10-24 16:29:20 来源: 点击量:
0

余华,汉族,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嘉兴人,祖籍山东高唐, 澳门城市大学荣誉博士,澳门城市大学教授,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主要作品有《兄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第七天》《文城》等。其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国际文学奖(2014年)、塞尔维亚伊沃·安德里奇文学奖(2018年)、意大利波特利·拉特斯·格林扎纳文学奖(2018年)、俄罗斯亚斯纳亚·波利亚纳文学奖(2022年)等。

余华大多数作品均以苦难的方式和风格进行叙述,余华经常将“死亡”融入其作品中,在他的作品中,关于“死亡叙述”的主题就有五十余篇。他将自身对苦难的理解,通过社会动乱、自然灾害、人性考验与欲望等情境下放大人们的苦难境遇,刻画了充斥着饥饿暴力与苦难的世界。余华热衷于通过苦难叙事的死亡来体现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以此探寻生命的意义与世界的本真。在余华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生命意识不仅是他个人对生命的反思,更包含着他对社会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作为先锋派的领军人物,余华不断地追求叙事形式的创新,作品对人性“恶”的暴露,对暴力和血腥的推崇以及独特的叙述视角、反英雄和反崇高等,无疑颠覆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手法,为处于瓶颈期的文坛带来了新的创作思路。最直接的是对“先锋文学”发展方向的导向,如《十八岁出门远行》《古典爱情》《死亡叙述》等,以细致、多变的暴力叙述视角、情感的冷漠使其的描写独具一格。余华的小说对类型小说创作也具有开创性意义,余华通过对各类小说的戏仿来创造一种先锋小说的形态,如《古典爱情》是对聊斋的戏仿,这种创作方法也影响了后来的一些作家。余华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理论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创作上他有自己看法。他曾在《上海文论》中发表过多篇理论文章,这些文章都表达了余华的观点,如他主张作家要为内心而写作等,这些观点对当代文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余华的作品深受年轻人喜爱,对年轻一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无论是授课还是在文学创作中,他都密切关注着年轻人的生活状况和成长环境。如今网络上广为流传着一句话:“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余华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旷野固然是目标,但轨道是到达旷野的必由之路。“我觉得没有轨道,你是到不了旷野的……我们之所以走上轨道,最重要的是为了我们能够去旷野。”

1.《活着》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247.57/519

内容简介:《活着》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讲述了一个人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一生,亦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凝缩其间。同时还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2.《兄弟》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247.57/3341

内容简介:本书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一生。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从小历经磨难,好得像一个人,可双亲去世、两人长大后却因一个名叫林红的美丽女人反目,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一个成了巨富,产业遍布全国;一个穷困潦倒……但即使多年过去,他们也依然牵挂着彼此——就算天翻地覆慨而慷了,他们还是兄弟;就算生离死别了,他们还是兄弟。

 

3.《在细雨中呼喊》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247.57/5420

内容简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欢乐和苦痛,细腻地刻画了柔弱的母亲如何完成了自己忍受的一生,她唯一爆发出来的愤怒是在弥留之际;名叫孙广财的父亲又是如何骄傲地将自己培养成一名彻头彻尾的无赖,他对待自己的父亲和对待自己的儿子,就像对待自己的绊脚石;家中三兄弟的道路只是短暂地有过重叠,随即就又叉向了各自的方向。无赖的父亲、沉默的母亲、平庸的哥哥、对往事沾沾自喜的祖父……每个不起眼的小人物,都卖力于自己的人生表演。而“我”则在这一出出家庭闹剧中孤独地成长,像小动物一样观察世界,试探同类,艰难地理解家庭、爱和生命的含义。

 

4.《河边的错误》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247.57/10776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一九八六年》《古典爱情》四篇余华早期代表作。这些作品记录了余华1986到1988两年多的写作经历,也记录了这两年多令他不安的精神状态。

 

5.《我胆小如鼠》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I247.57/10756

内容简介:本书收录余华创作的《我胆小如鼠》《夏季台风》《四月三日事件》《一个地主的死》四篇中篇小说。这些作品包含着余华的成长经验,淋漓尽致地呈现了每个人在青春期可能会经历的敏感、自卑和怯懦,让无数挣扎在人生转折期的年轻人产生了共鸣。

【责任编辑: 网站运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