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图典藏·地方文献精品荐读|第178期:汉水汤汤话襄阳《大河之魂:中国襄阳·汉水文化论坛论文集》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干流全长1577 公里,流域面积15.1 万平方公里,约占长江流域面积的9.2%。三千里汉江,不仅是长江最大的支流,而且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文化之河。她纵横中华腹地,交融了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孕育了汉水文化,构成了华夏民族的重要文脉。
考古发现和历史研究表明,源远流长的汉水文化,博大精深,辐射广阔,影响深远,是荆楚文化的核心构成,是长江文明的主要源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是沟通南北文化的重要渠道,在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书目推荐:
书名:大河之魂:中国襄阳·汉水文化论坛论文集
编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索书号:K296.53/1
馆藏位置:襄阳市图书馆五楼地方文献馆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共襄阳市委宣传部和襄阳市社科联协办的“中国襄阳·汉水文化论坛”论文精选而成,来自全国18家知名科研院所和高校的40多位汉水文化研究专家共商打响襄阳汉水文化品牌大计,助推襄阳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建设。论坛收到学术论文39篇,形成60万字的论文集。
本书从政治史、军事史、文化史、区域史、文学史、城市史、学术史、农业史、生态史等诸多方面对襄阳、汉水一带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考察和诠释,重构和展现了襄阳、汉水地区的历史空间和文化表象。全方位梳理了襄阳历史文化与当今社会发展建设,分析了襄阳与汉水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中的影响与地位,深入探讨了襄阳继承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现实路径。
精选欣赏:
微观区域中襄阳、樊城的“双城记”,又是襄阳军事战略枢纽地位的细化与升华,宋末元初的襄阳之战,是襄阳在中国政治和军事史上最华丽的出演。襄阳陷落,南宋迅速败亡。元明清时期的襄阳因为国都北迁、经济重心的东移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修通等因素而在政治和经济上相对落寞,但是一到非常时期,襄阳以其天下枢纽的地位又会立刻在历史的舞台上活跃起来,英明的统治者也从来没有忽视襄阳的战略地位,放松对襄阳的控御与利用。可以说,襄阳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国历史的缩影。这一点,即便是在经济建设大潮中的新时代,依然值得我们持续的关注和研究。
——选自《天下之重,重在襄阳》
· 本书现藏于襄阳市图书馆五楼特藏馆,特藏馆每周二上午向读者开放,其它时间可在襄阳市图书馆前台预约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