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图典藏·地方文献精品荐读|第187期:故纸新光《习凿齿文史合集校注》
“从北门入,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公元362年,一位跛足的士人立于襄阳城头,将半生跌宕化入《与桓祕书》的墨痕。他是习凿齿——襄阳豪族之后,习家池畔临池读书的少年,更是汉晋风云的执笔人。
少年时,他博闻强识,以文采震动荆楚。荆州刺史桓温破格擢其为心腹,从西曹主簿至别驾,执掌机要,名动建康。后因政见不合受桓温排斥,贬谪荥阳太守。当野心吞噬忠义,他弃官归隐襄阳故里,在隆中山月下埋首青史,以笔为剑,刺破篡逆之谋。
翻开《习凿齿文史合集校注》,听汉晋风雷在纸页间奔涌,看一座城与一个人的魂魄相照。
书目推荐:
书名:习凿齿文史合集校注
辑校:叶植 靳进
索书号:C52/182
馆藏位置:襄阳市图书馆五楼地方文献馆
《习凿齿文史合集校注》首次对历代所见习凿齿全部著作进行了辑校与简注。习凿齿“博学洽闻”“史才不常”,著有《襄阳耆旧记》五卷、《汉晋春秋》四十七卷、《习凿齿集》五卷,三书唐以后俱已散失。自清末以来不断有学者对前二者予以辑校和注释,本书在吸收前人成果首次对《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习凿齿集》合辑为《习凿齿文史合集》辑校。所用《襄阳耆旧记》版本为上海图书馆藏宋襄阳太守吴琚刻于右漕司郡斋、明嘉靖间重刻的善本《襄阳耆旧记》,即所谓已佚的“郡斋本”。
全书主体分为三部分:通过对《汉晋春秋》分卷辑校,梳理汉末至西晋历史脉络;《习凿齿集辑注》汇集疏论、尺牍、诗赋等文体文献,包括与桓祕、谢安等人的书信;《襄阳耆旧传校注》侧重地方史志补充。附录部分收录相关序跋、传记及考释资料,并附人名地名索引,形成对习凿齿著作的全面整理
精选欣赏:
二十一 李密
北齐李密1字希邕。为襄州刺史,在州十余年,甚得安边之术,威信闻于外境。高祖频降手书劳问,并赐口[一]马2。(节略自《北齐书》卷22《李元忠传附李密传》)
[校勘记]
[一]“口”原文阙,据《北齐书·李密传》补。
[注释]
1 李密:字希邕,平棘(今河北赵县)人。李密因母久病勤力学医,母病愈后,以医术知名。北魏末聚豪右迎高欢,封容城县侯。历建州、襄州刺史,在边境十余年,威震境外,后被侯景诱捕,授其官爵。侯景败,还东魏。北齐初,以旧功授散骑常侍。
2 口马:长城以北游牧区出产的良马,为良马的代称。口,长城诸关口。
· 本书现藏于襄阳市图书馆五楼特藏馆,特藏馆每周二上午向读者开放,其它时间可在襄阳市图书馆前台预约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