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沐书香 国庆阅襄史 ——襄阳老年学员图书馆里寻根家国
10月1日,襄阳市老年大学昭明书院的银发学员们,怀着对家乡文化的热忱与对祖国的祝福,走进襄阳市图书馆,一场以“银龄沐书香 国庆阅襄史”为主题的沉浸式阅读活动温情启幕。学员们以阅读为舟,在历史长河中探寻家乡故事、礼赞祖国发展。
步入胡绳藏书馆,满架典籍散发着墨香与历史温度。馆内2万余册藏书中,既有胡绳先生亲笔批注的著作,更有民国期刊等珍贵文献,堪称地方文化“活化石”。学员们或驻足展柜前,翻阅《鄂北日报》影印版,追忆胡绳先生20岁在襄阳创办报刊、唤醒民众的热血岁月;或围坐一隅,热议《襄阳文史资料》中的地方掌故与名人轶事。“以往课堂读史料是‘纸上谈兵’,今日在图书馆里品读,仿佛能触摸历史脉搏,与先辈更近了。”一位学员的感慨,道出众人心声,书本中静态的文字,在现场情境浸润下变得鲜活可感。
汉水馆内,学员们对照文献里的汉江古航道图、老码头照片,热烈畅谈。大家直言,正是汉江赋予襄阳“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繁华,也孕育出“诸葛亮躬耕、孟浩然隐居”的文化故事。“以前读‘汉之广矣,不可泳思’,只觉是句美诗;今日见了这些老物件,才懂汉江不只是一条河,更是襄阳人的根。”这场“书里汉江与真实汉江”的讨论,让读书跳出单纯的知识汲取,成为集体思考与情感共鸣的纽带。
城砖展览区化身“立体历史书”,百余块明清襄阳古城砖静静陈列。砖面上的刻字、纹样与印记,不仅记录着当年的烧制工匠、督造官员与产地,更藏着古代工程的“防伪密码”与质量标准。学员们俯身细辨“襄阳卫”“谷城县”“正德年间”等字样,听工作人员讲解城砖背后的修筑故事与时代背景。大家边听边提问交流,将展览现场变成生动的“户外读书课”,在“读砖”中读懂襄阳古城的建造智慧与坚韧品格。
古籍拓印体验实践,让“读书”突破了文字阅读的边界,增添了动手实践的乐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员们参照拓印教程,小心翼翼地将宣纸覆在古籍刻版上,手持拓包蘸取墨汁,轻按慢拓。随着手法的起落,文字与传统纹样在宣纸上缓缓显现,仿佛将书中沉淀的历史“拓”到了眼前,化作可触摸的文化记忆。“这比单纯看书有意思多了!自己亲手做的拓片,就像一份专属的‘文化书签’,既能留作纪念,又能向家人朋友分享传统文化的魅力。”
“阅襄史·话家国”主题分享环节,学员们围坐一堂,畅谈阅读感悟与家国情怀。一位老学员结合自身经历感慨:“我在襄阳生活一辈子,亲眼见城市从平房矮楼变高楼林立、泥泞小路变宽阔大道。家乡的每点变迁,都是祖国蓬勃发展的缩影。身为襄阳人、中国人,我由衷自豪!”真挚的话语引发现场阵阵共鸣,让“家国”二字更具体厚重。
此次活动打破传统读书的空间与形式局限,让银发学员在“读典籍、观展览、做实践、话感悟”中,深化对襄阳地方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它不仅是一次沉浸式阅读体验,更是一堂生动的“家国教育课”,让老年学员在书页间读懂襄阳千年底蕴,在感悟中传递对祖国的赤诚热爱,以书香为媒、文化为礼,为新中国华诞献上独特厚重的祝福。未来,襄阳市图书馆将继续探索“文化+阅读”模式,为银发群体搭建更多亲近文化、传承文明的平台,让老年生活在书香中焕发更多光彩。
(通讯员:庄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