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部经典进基层 协同共建惠民生
近日,襄阳市所辖的9个县(市、区)公共图书馆陆续收到一批特殊的“文化包裹”——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以下简称《百部经典》),经清点确认后,县(市、区)公共图书馆迅速将其纳入馆藏并面向读者开放。这一成果,既是襄阳市图书馆推动“优秀公共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生动实践,更是其依托协同发展机制,带动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共同提升的缩影。
资源直达:让国家级经典“走进”基层书房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项目,《百部经典》由中宣部委托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担任编纂委员会主任,汇聚学界大家萃取100部经典精华,已出版的80种成果(其中国家图书馆出版社70种)先后斩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等国家级荣誉,是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优质文化资源。为让这份文化厚礼惠及基层群众,襄阳市图书馆主动对接国家图书馆,结合襄阳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的馆藏需求,积极争取配送资格,最终将全市9个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全部纳入全国3800家受赠机构范围,先行配送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已出版的38种典籍,直接填补了基层公共图书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权威典籍馆藏上的空白。
协同发展:以平台纽带织密基层服务网络
优秀资源从“送下去”,到“用起来”,离不开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协同联动。“十四五”期间,襄阳市图书馆以图书馆学会为核心平台,从业务辅导、资源共享、活动联办三方面发力,构建起市馆引领、区县联动、全域覆盖的协同发展格局。 在业务辅导上,襄阳市图书馆五年间累计开展基层图书馆辅导80余次,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从馆藏整理、读者服务规范到智慧化设备操作全程指导。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襄阳市10家参评公共图书馆全部上榜,其中8家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占比全省第一,这一成绩正是协同赋能的直接体现。资源共享机制让基层馆“底气更足”。襄阳市图书馆将自身162TB数字资源(含350万种电子图书、中华诗词等特色专题库)向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开放,实现“一馆建设、全域共享”的格局。十四五期间,襄阳市图书馆还协调新华书店、高校图书馆等社会力量,向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补充各类图书超20万册,让资源流动更高效。
站在“十四五”收官节点,襄阳市图书馆将继续深化与国家图书馆的合作,争取《百部经典》剩余图书的配送资格,持续推动优秀公共文化资源下沉基层,以协同发展激活基层服务末梢,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更坚实的公共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