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襄图资讯 > 内容

襄阳市图书馆:书香润城细无声

2025-10-14 15:09:46 来源: 采编部 点击量:
0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襄阳古城的青砖黛瓦上,市图书馆的窗棂间已流转着墨香——这缕书香,藏在整洁的书架间,融在智慧设备的光影里,更浸在百万市民与文字相遇的日常中。襄阳市图书馆以无声的坚守与创新,让公共文化的暖流,悄然浸润着这座城市的肌理。

急民之所急,让书香“快”递到身边

市民对阅读空间的期待,从来都是图书馆行动的指令。为了让“昭明书房”早日重装开放,馆员们仅用3天时间完成了1000余册图书的数据加工。指尖划过书脊,书页在手中翻动,8000余次的细致触碰里,是与时间赛跑的执着,更是把“等待”缩到最短的诚意。这样的速度,早有先例:2020年4月,疫情的阴霾尚未散尽,全馆上下用仅仅10天时间上架110余万册图书,让襄阳成为全省疫情期间首家重启的公共文化场馆。当市民走进亮堂的阅览室,指尖触到熟悉的书页时,那份“文化不断档”的安心,便是图书馆最暖的承诺。

以智赋能,让阅读“潮”起来

在襄阳,图书馆从不只是“书架的集合”,更是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窗口。刷脸借书的瞬间、AI机器人“小图”的问候里,闪现智慧服务的巧思——全省首家实现电子证照借阅、率先上线“襄阅通”便捷阅读项目,让信息“一键触及”;2024年,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自助借阅开通、虚拟阅读官“襄文”上线……一次次领跑全省的创新,让“借书”不再受限于时间与空间,让“阅读”成为随时可享的生活方式。在这里,传统墨香与数字浪潮相拥,图书与新科技都成了市民的“阅读好搭档”。

深耕推广,让墨香“活”起来

从“汉江讲坛”里的古今对话,到“少图课堂”上孩子的笑声;从“襄图剧场”的沉浸式演绎,到“图书馆之夜”里的星空共读,2200余场活动构成的品牌矩阵,让图书馆成了“没有围墙的学校”。“十四五”期间,2万余名师生在这里研学,“襄图模式”成为都市圈的研学范本;连续五年斩获长江读书节“十佳组织单位”,“典”亮襄阳、“少图课堂”等项目屡获省级殊荣,助残项目“凿齿读书会”更用书香点亮特殊群体的世界。当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的镜头对准这里,百余次国家级媒体的报道,不过是这座城市阅读热情的自然回响。

织密网络,让书香“漫”全城

7家城市书房嵌在社区街角,17个城区分馆延伸到居民身边,266个流动图书站、6台自助图书馆“扎根”街头,——237万余人被这张阅读网温暖覆盖,城乡15分钟阅读圈已然成型。“一卡通”通借通还,“信易阅”守信即借,哪怕在新疆精河、西藏山南,6000余册捐赠图书也带去了襄阳的文化温度。这张网,打通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更让书香从图书馆的窗内,漫到了城市的每个角落。

如今,法人治理理事会的“馆馆联盟”聚起合力,20名社会监督员守护着读者的期待,“诉求速办”小程序让每个建议都有回音。襄阳市图书馆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宣言,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是3天加工1000余册书的执着,是10天上架110余万册书的担当,是2200余场活动的用心,是237万余人被书香包裹的幸福。

这,就是襄阳的书香——不喧嚣,却有力量,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滋养着一座城的气质与灵魂。

(通讯员 : 肖若云)

【责任编辑: 网站运维 】